【用影像承载感动】 承载

  方民暖 河北省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汽车驾驶员。 2006年开始学习摄影,现为CFP(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2011年,荣获“河北摄影十杰”称号。现为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方民暖的摄影图片,总是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细细读来,似乎每一道光线里都散发着生活的味道,品咂回味,酸甜苦辣咸。她的图片,就像是温柔的眼睛,刹那间为你抓住片中人物的心底世界。
  (一)
  第一次接触摄影,方民暖才十一二岁。那时她的哥哥很喜欢摄影,不仅喜欢借来相机自己拍,还学会了洗相片。她就像哥哥的小尾巴一样,总爱跟着他,看他做曝光箱、摆弄那些胶卷和相片。看那些瞬间的眼神、笑容、动作停在一片片小纸上,方民暖觉得,摄影真是神奇得紧,好看得紧!懵懵懂懂地,她也就喜欢上了摄影。不过那时候家里没有条件买相机,只能过过眼瘾。方民暖工作以后,同事中也有好摄影的,她就经常与那位同事相约,拿着人家的海鸥相机,结伴出去拍照,回来后也像哥哥似的,兴冲冲地买来各种工具自己洗照片,看着自己拍的瞬间影像成型在相纸上,心里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方民暖的图片规整、好看,尤其是抓拍的表情很到位,同事们也很认可她,一到单位旅游时,她便成了大家的“照相师傅”。照片洗出来后,大家总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夸赞。这些鼓励,让方民暖喜滋滋的,也使她对摄影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有一次,她去杭州旅行,拍了很多风景照,拿去照相馆洗的时候,照相馆师傅把其中一张风景照看了又看,直夸拍得好。末了,她把它放大了裱起来挂在家里。但她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个“门外汉”,就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能系统学习学习摄影。没想到,机会就这样降临了!
  (二)
  2006年,方民暖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汽车公司举办摄影比赛的公告。一开始她也只是关注车,带上自家的卡片机就去了。在那里,她见到很多摄影发烧友,大家拍完片子,还在一起交流经验,合影留念。看着那些影友们快乐的面庞,她突然羡慕起来:如果我也能有这样的生活,多有意思呀!过了几天,奖项揭晓,她的片子居然得了个优秀奖,汽车公司的工作人员还请她把照片传到网上。可她从来就没有学过电脑,哪里会上网呢?但是,摄影播在心里的火种,已经越烧越旺,再高的槛儿她也愿意去迈迈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利用业余时间,方民暖找朋友们请教钻研,之前还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她,用了十几天居然也学会了上网、注册、下载软件、处理图片。“一下子,我就觉得心里开阔了,特别亮堂。学摄影真是太好了!”方民暖一谈起这段经历就喜上眉梢,兴奋得像个孩子。她在网上认识了更多的影友,在他们的建议下,买了单反机,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了摄影基础知识,懂得了啥叫单反,啥是光圈、快门,怎么用光和构图……就这样,她走上了快乐且辛苦的摄影之路。
  这几年,方民暖去的地方太多了,她爬过雪山、走过大漠,到过坝上追逐秋日的斜阳,曾翻越喜马拉雅山撷取尼泊尔的异国风情,也曾去桂林龙脊梯田描绘美丽的线条,还曾去东北再现吉林雾凇的冰清玉洁……对自己见过的景色,方民暖如数家珍,可吃过的苦头并不比美景少。有一次,方民暖和影友们早上5点多钟爬长城拍日出,没想到居然遇到了下雪天气,长城的路本来就陡,下起雪来,更是险峻,有几次差点就滑下去了。等到了地方,天又晴了,大家一起等待日出,睫毛上都是冰碴,手也冻僵了,可谁也没有离开,一直坚持下来。回忆着往事,方民暖一脸快乐和陶醉。
  (三)
  “但是,在满足了内心那一点点‘虚荣’后,我又茫然了,难道摄影的目的仅限于此吗?硬盘里积攒的上万张片子,论艺术,够不上,论纪实,又不成系列。”方民暖并不满足一时的成绩,她开始思考,如何把摄影之路走得更宽,更有意义。为了把握正确拍摄方向,她开始读书学习。订杂志、买书刊、听讲座、观影展、参加各种学习班。在学习中,一个个伟大摄影家的名字和作品展现在她的眼前:沙飞的《战斗在古长城上》;解海龙的《大眼睛》;赵铁林的《另类人生》;卢广的《镜头不会撒谎》等,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著名摄影家用影像记录了贫困、战争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发人深思。
  方民暖说,最让她感动的是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他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执著、良知与责任,用影像的力量为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奔走呼吁,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
  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摄影家们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方民暖。方民暖也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和影友们一起拍摄农村的留守老人、儿童、低保户的生活……这些经历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摄影的功能,绝不完全是视觉的享乐和自娱,它更大的作用是参与、推动、构建人们公正和理想的生活,维护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的权利与尊严,为历史做出见证。
  (四)
  “我要用影像记录历史、记录我们时代的真善美、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为我的摄影作品赋予时代的生命力。”这是方民暖参加“河北摄影十杰”自述中的一句话。她开始把镜头对准身边的人和事,在2008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里,她先后跟踪拍摄了《敬老院》、《盲人按摩院》、《贴身儿媳宋淑芳》等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状况的作品,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拍摄《敬老院》这组作品时,方民暖心情很沉重,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迫放弃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老人们在养老院里看似幸福地生活着,可人们忽略了亲情。这些老人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外,更需要亲情的呵护与关爱。怎样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方民暖想起那些老人,话里透着心酸。不过,令她高兴的是,她在敬老院中又发现了新的老年群体,这些老人的理念很积极:儿女们都在事业上升期,咱帮不了他们,但也不能拖累他们。有的老两口一起来敬老院养老,和老哥们儿姐们儿下棋、聊天、看节目,过得很快乐。“我计划着再跟踪拍摄这么一组照片,也很有意义。”谈起这个,方民暖眼睛亮亮的,好像有用不完的精气神儿。
  《盲人按摩院》记录的是石家庄市某小区附近盲人按摩院里以玲玲为代表的特殊群体,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为人们解除病痛,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故事。拍摄《贴身儿媳宋淑芳》时,宋淑芳感动了方民暖,让她感受到了人间最朴实的亲情。宋淑芳在遭遇多重家庭不幸后(丈夫患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公爹去世、婆婆不堪打击患老年痴呆)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十年来照顾重病丈夫,视婆婆为亲妈,与婆婆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不管走到哪里都把婆婆带在身边,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并创办了自己的婚庆公司,以柔弱的肩膀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一片蓝天。2009年,宋淑芳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孝心人物”,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佩。方民暖也由此组作品获得了“我爱我家燕赵孝老爱亲摄影大赛”一等奖,并将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宋淑芳。
  “多少年后,人们一定会感谢这些记录的。”方民暖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影像,或许有一天会在人们的记忆里复活这个时代。为此,方民暖觉得,她的摄影之路还很长,很长。
  (责编:郭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