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章回体”为作文加分.docx

巧用“章回体”,为作文加分 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星空中璀璨的明星,因其有评书风味,读者与作者之间有着听众与说书人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这就易让读者登骞适履谌荩增强故事现场感,引起读者情感律动与共鸣。也正是因为这个长处,现在还有不少章回体故事屡见于今古传奇、民间故事等刊物,一直为读者喜闻乐见。章回小说在标题、开头与结尾三方面有较显著的特征,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我们遇到合适的题目,在作文时从此三个地方着手,尝试运用这种回目片断式写作,文章叙事的现场感和新鲜感陡然增强,可读性也就更强,有了亮点,自然作文就出彩了。

一、标题鸟瞰全局明主题,明眸善睐第一瞥 古典章回长篇小说标题大多采用对仗形式,前后两句一般各言一事。譬如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上面这些标题,都是两句话,有这样三个特征一是多言相互关联的两件或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揭示本回目的主要内容。二是形式上采用对仗,字数可多可少,但关键词对比鲜明,排列整齐。三是方便说唱艺人吟诵,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二、开头扫清障碍接主体,两山排闼送青来 古典小说开头或以小诗总领,或用“话说”等词句衔接,或闲话少说,直入主体,具体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小诗总领法。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开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涓自此愈横。

开篇引用小诗或诗词是古典章回小说常用的方式,引用后稍作议论或介绍背景,然后进入主体。这种“小诗总领法”用四个句子组成小诗,或引用诗词导入主体。小诗或引用诗词,一般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主旨,或阐释一个与主体故事有关的哲理,或兼而有之。小诗放在文首,起提纲挈领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用“题记”。但小诗比题记更新颖活泼,容量更大,更富生气 (二)故事衔接法。既是章回体长篇小说,本回目要对上一章节进行衔接。这种衔接通常由词语短句引导,进行内容上的过渡。这样的例子最多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开头 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

用“话说”“且说”“却说”等词语对本章之前的章节内容进行小结评书通常用“上回书说到”来接上一章节的“且听下回分解”,然后很快推出上章文尾情节,自然接上并叙说本章故事。我们单篇作文没有一章章一回回,但为写好单篇故事,这个故事之前的故事、人物关系与背景等,我们都可以推给上一章回一个靠作者闪烁其辞的简单语句让读者自我想像。这就削掉了影响故事主体的枝蔓,拓展了单篇文章的时空,丰实了文章的内容。

(三)直入主体法。即闲话少叙,开门见山,直入主体。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穗大战吕布”开头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三、结尾收束全文置悬疑,瓜熟蒂落音绕梁 这类章回小说结尾一般都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的。先举几个例子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结尾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隋唐演义第二回“杨广施谗谋易位,独孤逞妒杀宫妃”结尾隋主本是好察机祥小数,心多嫌忌的。今得此梦,愈加猜疑了。究竟未知此梦主何吉凶,且听下回分解。

也有在结尾处添上精警骈句或小诗,像说书人那样让听者更加清楚故事的内容与主题,这也是对回目内容的进一步剖析、诠释与引导,很像我们现在的编后语。譬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结尾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意思是说,想继续听我的故事,要等下回了,可要留意哦,我的精彩讲述暂且就此打住。

这样结尾,是因其长篇规制,让读者至此停歇,因而收尾绾结,结束上文的同时,提醒读者勿忘阅读下文。其实,我们的一些故事性强、情节复杂的作文,我们在结住叙事的同时,把与文章主题、内容关联不大的“包袱”甩给“下回”,这就拓深、延展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总之,章回体小说的标题、开头、结尾,因其有着较强的评书意味,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运用,能够改变我们作文千篇一律、干瘪老旧的面孔,让作文更有故事感和新鲜感。但不能盲目机械生硬地搬用,如一些故事性不强的文章就不能用这种方式;
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反而把能写好的文章搞得更糟。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