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安全主任及安全主要负责人培训义课件PPT

第五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基本知识第二节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五章职业危害及预防 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基本知识一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二 职业病的概念及分类三 职业病发生的条件第二节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一 热湿环境的改善二 生产性粉尘的防治三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四 噪声防治五 辐射防护技术 一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其来源主要包括 1 生产工艺过程 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 工业毒物 粉尘 噪声 振动 高温 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 劳动过程 劳动组织情况 生产设备布局 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 生产环境 主要是作业环境 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 室内由于厂房狭小 车间位置不合理 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按其性质 可按以下因素分为几方面 一 环境因素1 物理因素 如高温 低温 噪声 振动 高低气压 非电离辐射 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 射频辐射 激光等 与电离辐射 如X射线 射线 等2 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 中间产品 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也称为工业毒物 3 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 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如炭疽杆菌 霉菌 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 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 工作的紧张程度等 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 劳动负荷过重 长时间的单调作业 夜班作业 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三 其他因素 二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职业病的概念在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以及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疾病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分类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 包括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 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 三 职业病发生的条件 一 有害因素的性质 二 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三 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热湿 尘毒 噪声 辐射等是作业环境中主要的有害因素 一 热湿环境的改善 一 热湿环境因素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空气流速和热辐射构成了热环境的因素 它们影响人体的散热和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体温维持在36 5 37 间 二 高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1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1 引起局部冻伤 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 2 产生全身性影响 2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1 高温烫伤 烧伤 2 全身性高温反应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 中暑 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 日射病和热痉挛 三 热湿环境的改善与防暑降温 1 作业环境温 湿度的安全标准 P164表5 1 2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为4级 其中 级高温作业对人危害最大 3 热湿环境的改善与防暑降温措施 P164 1 技术措施 2 卫生保健措施 3 组织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 隔热 合理布置与疏散热源 通风 体检 合理供应饮料 加强高温工人的营养 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加强个人防护 四 作业环境的通风 1 通风方法 1 自然通风 2 机械通风 3 混合通风 自然进风 机械排风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 事故通风 全面排风法全面送风法全面排风 全面送风法全面排风 局部送风法 局部排风局部送风 当地夏季主导风向 车间 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高温热源 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车间纵轴线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 车间有较大的迎风面 热气不会进车间 常年主导风 人员密集生产场所 上风方向 下风方向 散发的有害物向下风方向扩散 上风方向的有害源散发的有害物随风扩散到下风方向的人员密集生产场所 会导致群体性中毒 厂区 有害物散发源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 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最少 有害物散发源 X 上风侧 有害源布局要合理 自然通风的车间 热源 热空气从天窗排出 空气从低窗进入 热源宜布置在天窗的下方 窗下沿离地面不宜高于1 2米 自然通风 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 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 使热源产生的热量能排出 天窗应有挡风板 进风窗 排风天窗 进风窗的上方不能有通风窗或开孔洞 自然通风的车间 热源 热空气从天窗排出 空气从低窗进入 自然通风 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 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 使热源产生的热量能排出 进风窗 排风天窗 有害物净化装置 风机 风管 敞口抽风罩 局部通风措施 抽风量Q抽 V SV 罩口风速S 罩口面积 经净化的空气 有害源 V罩口风速 S罩口面积 抽风量Q抽 要有足够大的罩口风速才能把有害物抽入罩内 通风的抽风量比密闭的抽风量大很多 凡能密闭的不采取通风 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 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或落尘 落尘再次飞扬并悬浮在空气中 称为二次扬尘 1 粉尘形成的方式机械分散性作用 由此形成的悬浮固体微粒称为粉尘 凝聚性作用 由此形成的悬浮固体微粒称为烟 2 粉尘的物态形式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烟尘 包括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 粉末 指工业生产中的粉料 烟雾 分散性与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混合体 二 生产性粉尘的防治 3 粉尘的分类按其成分分为 有机粉尘 无机粉尘和混合粉尘 4 粉尘的来源 1 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 2 粉状物料的混合 筛分 包装及运输过程 3 物质的加热 燃烧 爆炸以及金属冶炼过程等 1 对人体危害方面 A 粉尘对眼 皮肤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皮肤和五官炎症 B 有毒粉尘 铅 砷 汞等 引起中毒 C 放射性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D 引起尘肺病 2 对设备与生产方面 A 降低能见度对生产的影响 B 引起机电设备的磨损 C 爆炸性粉尘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等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大量吸人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硬化为主的职业病 几乎所有粉尘都能引起尘肺病 一 粉尘的危害 二 粉尘的综合防治措施 P170 1 改革工艺 采用新技术2 湿法作业 水力抑尘3 密封尘源 使生产过程管道化 机械化 自动化4 通风除尘5 定期检测6 个体防护7 组织管理措施 综合防尘八字方针 风 水 密 护 革 管 教 查基本内容是 通风除尘 湿式作业 密闭尘源与净化 个体防护 改革工艺与设备 科学管理与建立规章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定期进行测尘和健康检查 三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 叫生产性毒物 1 按毒物的物理形态不同可分为 有毒气体 有毒蒸气 烟尘 气 有毒有害雾 生产性粉尘由烟 雾 尘悬浮于空气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称为气溶胶 2 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可分为 刺激性毒物 窒息性毒物 麻醉性毒物 全身性毒物 3 按化学属性及毒性分为 无机剧毒物 有机剧毒物 无机有毒物 有机有毒物 感染性物质 2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1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2 毒物对人体的毒害形式 1 根据人体吸入毒物后产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分为 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毒物浸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 具有发病急 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 慢性中毒人体长时间摄入低浓度毒物 经积累逐渐引起的病变 其特点是潜伏时间较长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病变形式 2 根据引起人体伤害部位表现不同 又可分为对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肾脏 皮肤等损害 见P174表5 2 表5 2常见职业中毒危害的表现 3 影响毒害程度因素 1 有毒物毒性的大小 2 空气中有毒物的含量 3 有毒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4 作业环境与劳动强度 5 个体的年龄 性别和体质情况 二 有毒有害物的安全卫生标准 1 衡量有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LD100或LC10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或LC50 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MLD或MLC 即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LD0或LC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四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控制一切毒源 减少进入空气中的有毒物的质量 二是对已散布于空气中的有毒物进行通风稀释 排除或回收净化 降低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 三是对操作人员采用个体防护和监护 1 毒物的防治措施 1 以无毒 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 高毒物料 2 改革工艺 使生产过程机械化 自动化 3 密闭生产中的毒源 4 采用隔离操作 5 加强通风换气 降低作业场所毒物浓度 6 采用个体防护 做好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2 有毒物常用的净化方法 1 冷凝法 2 燃烧法 3 吸收法 4 吸附法 5 催化法3 个体防护与健康监护4 应急救援预案 1 个体防护用具 2 健康监护 四 噪声防治 噪声不仅对人体的听力 心理 生理产生影响 可引起职业性耳聋 而且对生产活动也产生不利影响 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 人的心情烦躁 容易疲劳 反应迟钝 工作效率下降 噪声还可诱发事故 一 噪声及其度量与安全标准 1 声频率2 声压及声压级3 噪声的安全卫生标准 1 声频率声频率简称声频或频率 是媒质中某点声压每秒钟的波动次数 用符号f表示 单位为赫兹 Hz 2 声压及声压级声压值用P表示 单位为Pa 声压级用Lp表示 单位为dB 3 噪声的安全卫生标准我国标准采用的声级是A计权声级 表5 3工业企业噪声允许范围 二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1 噪声来源噪声产生于物体的振动 根据物体振动的物理特性 噪声分为 机械振动噪声和气体动力噪声2 噪声的危害 1 对听力的影响 2 对生理的影响 3 对心理的影响 4 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三 噪声治理技术措施 1 声音三要素 声源 传播介质 接受器 声源 物体震动客观存在 传播介质 空气 液体 固体 接受器 听觉器官 听到声主观感觉 2 噪声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1 降低噪声源噪声强度2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强度 1 吸声 降低反射声强度 2 隔声 阻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3 隔振 吸收声源振动能量 减弱固体传声 4 阻尼 减弱薄壁结构受激振动 5 消声 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强度 3 降低对声接收器的作用强度 噪声危害控制的个人防护措施 五 辐射防护技术 一 电离辐射防护辐射过程中能使物质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的辐射 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是从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放出的一种能量 电离辐射包括粒子辐射和电磁波辐射两种 粒子辐射有 中子等 电磁波辐射有 射线 射线 电离辐射防护方法辐射危害必须具备辐射源 危害途径和受照射人员这三个条件才引起危害 因此 防护也应该从这三个条件入手 控制辐射源 降低源的辐射能量 采用屏蔽隔离法 控制辐射的危害途径与过程 增大辐射源与人员之间的距离 加强通风防尘 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的浓度 尤其控制 粒子的内照射方面 这是一条很有效的方法措施 缩短受照射的时间 即缩短工作时间 个体防护 如辐射防护服 口罩 防护目镜等 二 非电离辐射防护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即称非电离辐射 主要指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激光 射频辐射 非电离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主要是通过 热效应 引起的 即通过对生物组织的 灼热 作用 使生物组织产生病变 第六章重大特大事故预防一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管理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治理的基本要求事故隐患整改三 重特大事故预防对策法制对策工程技术对策管理对策教育对策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管理 一 重大危险源概念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二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 重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