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什么【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探讨】

  旧式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现行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朝着平等、和谐、互助的方向发展。新课改的实施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与学生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最主要的教学元素,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一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由“主导与客体的关系”向“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转变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上的一对范畴: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有目的的承担者;客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一般来说,主体处于主动,客体处于被动。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通常把体育教师看作是教学中的主体,体育教师扮演着整个课堂的命令者、操纵者的角色,学生被看做是消极的、被动的客体。师生间是单纯的主从关系。教师只重视单向传授知识,生硬地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学,认为只要把上课内容交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学生常常机械、呆板、盲目地按照教师的口令或指示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尤其在许多学校还存在着“放羊式”教学,既不存在教也不存在学。教是教,学是学,教与学完全是两个分开独立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严重分化,教师沿用一陈不变的教学方法,制定教案,规定教学时间、活动量等,要求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学生不分性别、兴趣、身体条件等,一视同仁,学生被动学习甚至被迫学习。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学生缺乏判断和选择的自由。
  现代教育倡导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现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产生了新的转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体育课程设计到体育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上。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家庭因素、社会背景或后天教育的不同,其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身体条件等均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及反应也不一样,体育教育要因人而异。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实践、总结,促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效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把握好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其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但是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意识,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体育课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理解和模仿教师的动作,经过不断的练习后掌握动作,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所以学生的参与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着重要的主体的地位。
  
  二、由“垂直型关系”向“水平型关系”转变
  
  (一)民主与平等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如果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师与学生虽然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依附关系,而教师的观念转变很重要。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数师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在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很少从一个平等、讨论的角度出发来对待学生,一些人认为体育教师常常在教学环节中采取“武力”来迫使学生进行练习,这非但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拉大了两者的距离,沟通上出现鸿沟。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但是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自己的教学对象,理解他们的追求、爱好、需求,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处理教学与个人问题上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
  
  (二)情感与交流
  体育课因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较之其他学科多,情感交流成为人际关系的主要联结渠道。教师应用积极的充满爱的情感去关心每一位学生,感化陶冶学生,既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才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去,健康成长。体育教师要学会爱学生,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体育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体育教师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龚正伟,体育教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3]左海明,体育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明,中国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