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_什么是团队精神

  大学时代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和探讨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概念出发,大学生团队精神则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自觉地把个人与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团队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间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再次是团队的高昂士气。它体现了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面投入。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目前,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也意识到,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呈现出各种学科、知识、信息、文化的交叉化,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它需要各种英才的汇集,发挥团队地智慧同时辩证的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个体意识与团队意识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对此作了一些努力,但效果并不非常突出,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要么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忽视团队的作用;要么缺乏个性,随波逐流,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更加明显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更加有效地发展:
  
  (一)团队精神能带动学校校风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大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基本能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短处才是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如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在采取团队形式的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团队协作基础上的团队竞争力,认识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现了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推动了校风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团队精神能够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助其建立归属感
  团队一旦形成了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便具有高涨的士气、能够团结友爱,成员会自愿将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学校可营造积极对话的精神平台,如教学平台、学生博客等建立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从而实现价值认同和境界提升,并营造了一个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
  
  (三)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由于多年的学校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竞争中度过的,学生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因而他们只具有单兵作战的经验。大学教育基于团队合作的竞争模式培养,是以每个成员的优势组合来提升团队的合作成效,由此带来的人际关系必然是互相协作并互通有无,所形成的心态则是宽宏大量,而每个人不仅能对自己的长处自信,同时也能欣赏他人的优势,这样,在加强团队建设时能进一步节省内耗。
  
  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措施与途径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所有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方法、对事物的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学生搬硬套,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两课”教师应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地促进“两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
  
  (二)通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三)通过班会,加强班级建设,有效地凝聚学生的团队精 神。
  班级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也是最基本的集体单位。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需经常或定期开班会。在班会中,学生们以思想、学习、参加社团或项目实践的体会、以及如何搞好各项活动等内容交流心得、畅所欲言,使得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进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团队精神,加强了与人协作的能力。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分析班级的问题和了解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找准切入点,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做出积极健康正面的引导,提出符合实际、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把大学生旺盛的精力转化成为荣誉而战的激情。还要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有放有收,激发团队成员争当学习和工作的模范的愿望。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四)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精心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例如,我校团委提出的“十大类活动”。
   
  (五)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有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靠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