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 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 C. 聚乙烯是无毒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 D. 甲烷、汽油、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而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分馏与沸点有关,煤的干馏为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煤焦油等生成,则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
C. 聚乙烯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是无毒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故C正确;
D.酒精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不属于碳氢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答案选C。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3. 下列实验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 A 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氯气是电解质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 将 Na2S 滴入 AgNO3 和 AgCl 的混合浊 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KspAgClKspAg2S D 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密度比苯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为单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则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故B正确;
C.发生沉淀的生成,不能比较KspAgCl、KspAg2S的大小,故C错误;
D.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馏法,故D错误;
故选B。

4. 常温下,二氯化二硫S2Cl2为橙黄色液体,遇水易水解,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某学习小组用氯气和硫单质合成S2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需先点燃E处的酒精灯 B. C、D中所盛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 C. 二氯化二硫S2Cl2水解反应产物为S、H2S、HCl D. G中可收集到纯净的产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装置中有空气,需要先通入氯气排除空气,因此实验时需先生成氯气,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故A错误;
B. 氯气中混有HCl、水,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所以C中试剂为饱和食盐水,作用为除去HCl;
D中用浓硫酸除去水,起干燥作用,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守恒,二氯化二硫S2Cl2水解反应产物中一定含有某种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故C错误;
D. G中收集到的产品中一定含有未反应的硫固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装置的理解、评价,关键是掌握整个制备流程的原理,分析流程中各装置的作用。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硫加热时容易形成硫蒸气,随着生成物进入G中。

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中丙、丁、戊为二元化合物,已是元素C的单质。甲、乙的溶液均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和戊加入水中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 乙和戊都含有离子键 C. 原子半径rDrBrCrA D. A、B、C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丙、丁、戊为二元化合物,已是元素C的单质,说明需要有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的化学反应,符合要求的熟悉的反应应该是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单质,所以丙、丁为二氧化碳或水,戊为过氧化钠,己为氧气,元素C为O。根据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得到D为Na,A为H,B为C,结合以上四种元素得到甲为碳酸氢钠,乙为碳酸钠。甲(碳酸氢钠)加入水碳酸氢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
戊(过氧化钠)加入水中,反应得到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所以甲和戊加入水中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选项A正确。乙(碳酸钠)和戊(过氧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所以都存在离子键,选项B正确。所有原子中H的半径最小,并且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半径增大,所以四种元素的半径顺序为rDrBrCrA,选项C正确。A、B、C即H、C、O能组成很多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很有可能是中性化合物,例如乙醇,选项D错误。

点睛本题的着眼点是熟悉两个化合物生成单质的化学反应。本题主要考察的就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以及水反应生成氧气单质的过程。这样的反应,除以上两个以外,也可以是CO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
某些氧化剂氧化盐酸生成氯气(比如实验室制氯气);
氨气和氮氧化物生成氮气等。

6. 科学家发现对冶金硅进行电解精炼提纯可降低高纯硅制备成本。相关电解槽装置如图所示,用Cu-Si合金作硅源,在950℃利用三层液熔盐进行电解精炼,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该液相熔体中Cu优先于Si被氧化,Si4优先于Cu2被还原 B. 电子由液态Cu-Si合金流出,从液态铝流入 C. 三层液熔盐的作用是增大电解反应面积,提高硅沉积效率 D. 电流强度不同,会影响硅提纯速率 【答案】A 【解析】 由图示得到,电解的阳极反应为Si失电子转化为Si4,阴极反应为Si4得电子转化为Si,所以选项A错误。由图示得到液态铝为阴极,连接电源负极,所以电子从液态铝流入;
液态Cu-Si合金为阳极,电子由液态Cu-Si合金流出,选项B正确。使用三层液熔盐的可以有效的增大电解反应的面积,使单质硅高效的在液态铝电极上沉积,选项C正确。电解反应的速率一般由电流强度决定,所以选项D正确。

7. 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1mL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分别加水,均稀释至VmL,两种溶液的pH与lg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hlCO32-Khl为第一级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4 B. 曲线N表示Na2CO3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 C. Na2CO3溶液中存在cNacCO32-cOH-cHCO3-cH D. 若将Na2CO3溶液加热蒸干,由于CO32-水解,最终析出的是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NaOH为强碱,常温下0.10mol/LNaOH溶液的pH13,所以曲线M表示NaOH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曲线N表示Na2CO3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
Na2CO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主要是CO32-H2OHCO3-OH-,常温下0.10mol/L的Na2CO3溶液的pH11.6,即cH10-11.6,则cOH-Kw/cH10-2.4,Ka1CO32-≈10-3.8,由上述分析,A、B都正确;
C项,Na2CO3溶液中Na和CO32-是主要离子,cNacCO32-,CO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则cOH-cH,且cH远小于cOH-,因为水解是微弱的,所以cCO32-cOH-,又因为Na2CO3溶液中存在二级水解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其中主要为第一级水解,所以cOH-略大于cHCO3-,综上分析,Na2CO3溶液中存在cNacCO32-cOH-cHCO3-cH,故C正确;
D项,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Na2CO3H2ONaHCO3NaOH,若将Na2CO3溶液加热蒸发,开始时温度升高促进水解,但随着水分的减少,NaHCO3和NaOH浓度增大,因为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又会反应生成Na2CO3,因此将Na2CO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析出的是Na2CO3固体,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侧重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解常数有关计算、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等,难度较大,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并结合题给图示信息分析是解题关键。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开始时的pH判断,曲线M表示NaOH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曲线N表示Na2CO3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
进一步求得Na2CO3溶液中cOH-,再根据水解常数表达式求得Ka1CO32-;
D项易错,CO32-的一级水解是主要的,二级水解远小于一级水解,注意HCO3-和OH-不能大量共存。

8. 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 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 资料显示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
NaIO3是一种氧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 N2H4H2ONaCl 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A. B. C. D. ②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 NaClO溶液.滴加 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 i.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4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碘单质,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60~70℃至反应充分;

ii.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l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

iii.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iv.将步骤iii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 ③步骤i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 ④步骤ii中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⑤步骤iii “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 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中是否混有NaIO3杂质.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 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 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_________填写“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