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中国城市|中国城市排名

  在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最新出炉的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排行榜中,欧洲城市囊括了“全球十大最适宜居住城市”,其中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排在第一位。排在斯德哥尔摩后面的依次是奥斯陆(挪威首都)、慕尼黑(德国)、巴黎(法国首都)、法兰克福(德国)、斯图加特(德国)、里昂(法国)、杜塞尔多夫(德国)、南特(法国)和哥本哈根(丹麦首都)。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9月10日刚在香港公布了“最美丽城市”的前十名排序,分别是:北京、香港、深圳、上海、杭州、重庆、西安、昆明、青岛、澳门。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城市论坛又发布了《中国城市品牌报告》及2007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越采越不“宜居”。最美的城市越来越不“宜居”,不是很“幽默”吗?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为了打造美丽或魅力城市,越来越注重发展经济,越来越注重做大城市,许多城市甚至走向了极端。一些城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理念带动下,虽然城市公路变宽了,建筑变高变新了,但这些都是以透支和浪费日渐稀缺的发展资源,用杀鸡取卵的办法换来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阜阳地委原书记王怀忠。他为了把阜阳建成“国际大都市”,耗资3.2亿元建一个国际大机场,官员、教师、农民每人均被摊派数百元的机场建设费。机场建起来后,是很美丽,但勉强运营一年,就被迫关闭。机场杂草丛生、野兽出没,而地方财政欠了一屁股债。如此“美丽”的城市能算宜居吗?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巴黎。这个城市没有像我们的一些城市那样,用透支和浪费日渐稀缺的发展资源来建设城市,近来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准备在巴黎市内修建1000多个自行车租赁站。我们有多少城市能像巴黎那样把一些精力放在“自行车城市”上,恐怕最多的是精力放在道路变宽、城市标志建筑上。巴黎为什么能获得全球十大宜居住城市之一,个中原因不难明白。
  排在全球宜居住城市首位的斯德哥尔摩,只是在1250年建设在斯塔丹岛的小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76万。相对于中国许多城市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大城市,可它却建成了世界最宜居住城市,不能不对我们有所启示:最宜居住城市不在城市的大小,关键在于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