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必成 一场必成笑谈的争论

  去年下半年以来,“普世价值”和“特殊价值”的争辩,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可谓招招见血,大有你死我活之势。   本来,“普世价值”所涵盖的内容是很广的,但在这场争论中,其内容却十分狭窄,仅仅指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形成的“人权 、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而强调的“特殊价值”,也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
  如此这般,问题也就来了。“特殊价值”论者疑惑:推崇“普世价值”,那无异于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封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按照西方的战略意图改造中国”,中国政治前程将何往?大谈“普世价值 ”,这显然是其“挑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又信心不足”,“是臣服于当代西方强势话语而又极力加以掩饰”。而“普世价值”论者则认为,既为普世价值,自然是不分区域和阶级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既是西方当代的价值观,也曾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所向往,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改革开放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如果否定“普世价值” ,莫非我们的发展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公理婆理,似乎各有道理。
  理论是政治的核心,是社会的灵魂,自然不可不慎,不可不讲。但在笔者看来,首先赋予“普世价值”的定义与内涵就有问题。所谓“普世价值”者,即是为全人类普遍认同、接受与追求,并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同为人类,自有共性,普世价值存在自然不容怀疑。问题在于“普世价值”仅仅限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这14个字么?别的不多说,翻翻咱们的 《论语》:“为政以德”、“行己有耻”、“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都是普世价值?再翻翻《孟子》 、《周易》、《春秋》,还有更多。况且西方的“人权、自由、博爱”等也早在中国古代“民为邦本”、“兼爱”等思想中体现,根本不 算新鲜玩艺儿。同时,“普世价值”不仅要把我们祖先创立的适应于人类的价值包括进去,还应把俄国人的、印度人的、巴西人的、阿拉伯人的适应于人类的价值理念一同搁置进去,这样所谓的“普世价值”才有权威性、公平性。而“人权”等14个字的“普世价值 ”不过是人类普世价值的冰山一角,不足道也。既然不足道,提出者就不免思想狭隘,反诘者也就大可不必较真。这就像对一个玩童的只言片语进行皓首穷经地论证,不觉得有些不值么?
  即使把“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普世价值”的主要内容,咱们也追求追求,似也不能说有多大的过 错。如果一说即错,那么我们可以亮起嗓门反过来喊: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要摧毁“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么?谁敢说这种话,我担心他过不了夜。况且这些也确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且看上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刊发在《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上的一些文章标题:《为民主拼命》、《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平民人身自由是政治民主的标尺》、《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无论是人权也好、民主也好、自由也好,无一不是共产党人革命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其实,咱们国名中“共和国”三个字,也包含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容,有民主、自由、正义、平等之意。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类发展目标是为实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之类的论述就更多了。即使在当前,我们也不无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曾多次积极地加入到有关人权、民主条约的签约国中。如2000年联合国的《千禧宣言》,基本内容就是如何保障和促进21世纪的人权、自由、平等,其内容自是“普世价值”。中国政府与188个成员国一起郑重签约,难道说这是中国政府签错了么?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也说道:“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此言何其铿锵,可谓对普世价值的认同。何以党执政已60年,反而有人对此讳莫如深?
  有意思的是,有观点认为,西方虽然提出“普世价值”,但先期并没有实行,一边打着人权旗号,一边把黑人当奴隶,只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才付诸一些实际意义。这正好证明了价值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过程,世上哪一种价值观不是日渐完善的呢?中国的“民为邦本”思想也是历经两千年,至今才实现。既然“普世价值”发展到今天已有“实际意义”,还是要尊重其意义,不能用所谓的“特殊价值”反其道而行之。
  “特殊价值”是什么?当然是各民族、国家或群体自己创造和形成的价值观念。必须承认,它应用于这个民族、国家或群体具有极高价值,就像基督教用之于西欧,东正教用之于俄国,犹太教用之于犹太人。但要使之成为普世价值,那就要从中选择最具普世意义的内容,使之为世人自觉接受。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成熟的价值观念可谓车载斗量,去年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就是中华民族价值的最好弘扬。这些价值若为整个人类所接受,就是“普世价值”。再者,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 我们当初也是从西方接受来的,如今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创造了“中国模式”,这些也是可以成为“ 普世价值”的。如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同。如此,所谓的“特殊价值”论者何必顽固地抱着“特殊”二字不放,誓与“普世价值”为敌?哲学中的“特殊”与“一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特殊价值”与“普世价值”当然也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有些人提出的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根本不能“普”中国之“世”,那么也就自然转化回去,我们何必对此大动干戈?
  邓小平当年说他有个发明,那就是“不争论”。是的,我们曾有过多少姓“资”姓“社”的争论,有过多少姓“公”姓“私”的争论,可最终一切都随着人民的意志发展,一切都随着历史的潮流而动。“普世价值”也是价值,总有可取之处;“特殊价值”同样是价值,自然不可漠视。中国文化向来尊重差异,兼容并包。汲取他人精华的,弘扬自己优秀的,这无疑是形成当代中国价值所应秉持的态 度。所谓的姓“普”姓“特”之争,现在看来轰轰烈烈,不久必成历史笑谈,因为这种笑谈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