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深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宴礼俗 2. 据史料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时期 A.推行宗法制 B.推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D.推行行省制 3.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4.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 眉山一中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6. 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材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7. 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8.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9. 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A.秦朝时期 B.西汉初期 C.北朝初期 D.蒙元帝国 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帝制”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 C.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11. 明洪武三十年,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表明在明代 A.科举制度更加公正公平 B.更能有效选拔人才 C.推动了教育的协调发展 D.平衡南北方的利益 12. 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利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利而设立的是 A.刺史 B.郡守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13. 下图是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14.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 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 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 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 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15.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6. 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A.开设工厂与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与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与领事裁判权 D.开设工厂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17.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军舰“巡查贸易” 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19.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20. 2014年重庆学者在荷兰发现签订于民国34年5月的中荷关于放弃荷兰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原件。该条约签订时,中国正处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 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 D.天朝田亩制度 23. 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失望”导致了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五四运动运动爆发 C.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D.一二▪九运动的兴起 24.下图所示为1920年5月4日胡适等发表的文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 作者反对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C. 五四运动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D. 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25. 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 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防止专制独裁再现 C.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推动满清政府破产 26.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7. 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 28.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29. 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提出“依靠自立,艰苦奋斗,以自拔与危亡,决不稍有侥幸之念”的主张。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A.排斥中共抗战 B.忽视争取外援 C.力求速战求胜 D.继续坚持抗战 30.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项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评论 C. 新版日本历史教科书 D. 当代日本政客的相关言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5分)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 明清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明设三司 清朝省、道、府、县四级 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秦朝 从汉到元 秦C 皇帝制度 A 汉中外朝 唐朝 B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 元中书省 汉朝在郡之上设州 唐道州县三级 宋路州县 元 D (1)在材料一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4分),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