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跨国公司股权结构策略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策略 股权结构与跨国公司的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 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 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 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股权结构是影响母公司控制权的核心要素 股权结构与跨国公司的治理 理论上讲 股权结构可以理解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分布状况和匹配方式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 企业合约不可能是完全的 因此 将无法完全的部分称之为剩余 而与剩余有关的一些权力 称之为剩余权 剩余权分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是针对不确定性产生的利润而言的 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 而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一些生死攸关的决策 所以将这两种权力统称为剩余权 可以说谁拥有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谁就是一个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的目标就应该由其来制定 股权结构与跨国公司的治理 股权结构与跨国公司的治理 实际运作上讲 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 两层含义第二个含义则是股权构成 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 在我国 就是指国家股东 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跨国公司股权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股权经营是指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和扩大产权规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国界的投资运作和产权重组的活动 通过各种组合式经营 来实现最佳的产权模式 跨国公司一般是采用资本进入战略和退出战略来实现跨国最优化产权经营 国际资本进入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投资 FDI 包括新建 Greenfield 和并购 M A 2种方式 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比较 跨国公司股权经营策略 与前述国际资本进入战略相反的是国际资本的退出战略 这也是一种保护产权的策略 跨国公司采用此种战略可以避免产权丧失 以保护即得产权的完整性 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东道国可能会通过国有化或没收等方法来强制改变他们与跨国企业的关系 这时跨国公司就会采用撤出投资 包括出售或清算资产 还可以此增强与东道国政府讨价还价的力量 以达到控股的目的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策略 跨国公司在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确定股权结构战略是一个以跨国公司母公司为主体 以全球经营战略为利益指向 在东道国政府管制政策 市场发育程度 法律完善程度以及当地企业经营优势给定的前提下 进行主动适应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涉及跨国公司初入东道国时的股权战略安排也涉及自身经验积累及环境变化后 股权战略的变动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策略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是影响母公司控制权的核心要素 跨国公司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股权战略 即是独资经营还是合资经营 对合资经营企业股权比例的规定也是各国政府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管制国际直接投资 FDI 的重要内容 由于股权比例直接与利益分配和奉献分担相联系 且一般成为分享公司控制权的依据 因而成为影响合资各方对合资企业控制程度的最直接因素 其他控制手段 如关键职位的任命权 预算和资源分配权等 大多是股权的衍生物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策略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股权战略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既要服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总体安排 同时也取决于其在具体东道国对公司进入和经营风险的判断 公司对经营活动控制的需要以及东道国有关外资所有权的管制政策的变化 当公司进入和经营风险较高时 跨国公司一般采取低股权战略 以便降低公司运营资本的风险暴露 随着公司在东道国的进入和经营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东道国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展 公司在该东道国的经营业务在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升 以及东道国有关外资股权参与的管制降低时 跨国公司就有可能采取高股权战略 以增强对公司在东道国经营活动的控制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股权战略的调整经常需要改变公司在东道国经营组织的结构 过程和系统 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跨国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行为和态势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策略的理论基础 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大体上有4种理论内部化理论或交易成本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 跨国公司倾向于通过提高股权占比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 市场失效及机会主义行为等造成的内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讨价还价理论 认为跨国公司母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讨价还价实力 决定了其海外投资分支机构的股权结构 资源决定论 认为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时 对当地战略资产和经营性资源依赖程度的大小 决定了其股权结构战略的选择 制度因素影响论 更多地强调制度性因素对跨国公司股权战略选择行为发挥着重大影响 认为国家风险 东道国政府股权比例管制乃至文化差异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类型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全部拥有 一般地认为 母公司只要拥有了子公司95 以上的股份 不一定要拥有100 的股权 即可认为是全部拥有 多数拥有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51 94 之间 如果跨国公司想取得控股权 51 是最低限 平等拥有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50 的股权 少数拥有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49 以内的股权 即被看作是少数拥有 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类型 与上述股权类型相对应的是形成了跨国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几种股权投资企业形式 如果用 代表股权参与度 跨国公司母公司在其子公司中拥有股权的份额 有下列几种情况 当 100时 子公司为独资企业 全资子公司 完全控股 当 0时 子公司为合作企业 非股权控制 当0 100时 子公司为合资企业 包含多数占有和少数占有两种情况 非股权安排 非股权安排又称非股权投资 合同安排或非股权参与式国际直接投资 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它是指跨国公司未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 而是通过与东道国企业签订有关技术 管理 销售 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约 取得对该东道国企业的某种管理控制权 这种投资方式正成为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 没有货币资本注入 是一种合约投资 但有控制权 层次高 富有技术含量 有一定的条件 但风险较小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的战略选择 东道国可分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MMC 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EMC 而跨国公司也可以按母国的不同分为来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 MMC 和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 EMC 两类 因此研究跨国公司股权结构战略就可以把研究对象分成四种类型 独资VS合资 独资独资企业可以降低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 这是许多以技术为竞争优势的企业乐于采取的一种进入方式 独资企业有利于母公司协调全球活动 建立一体化的全球生产体系 独资企业有利于实现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效应 帮助企业在最有利的区位安排其价值活动 但是 建立独资企业的不利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独自承担建立海外子公司所有的成本和风险 独资VS合资 合资合资企业的形式可以使自己更多的得益于当地伙伴对东道国竞争状态 文化 语言 政治体制和商业体制的了解 更好的适应当地市场的竞争 尤其是在进入外国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很高时 合资企业更有利于分摊这些成本和风险 在有些国家 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往往被视作一种友好的表现 当地消费者也将其视作民族企业 这对于企业融入当地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些时候 由于政治的原因 企业进入某些国家的某些行业必须以合资的形式进入 这时 合资企业也就变成了唯一可行的进入形式了 建立合资企业的不利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国外子公司的控制力明显削弱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企业对其核心技术的控制权 不利于企业协调全球活动 也不利于企业为实现经验曲线效应和区位经济而对企业价值活动进行的全球一体化分工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在面对这些股权结构时如何作出选择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 是历史上形成的对股权结构的偏好 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对股权结构偏好是不完全一样的 美国企业从历史上看就一直偏好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 全权 参与国际市场 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关键的决策并保护其技术专利 而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入国外市场时 传统上则采取较为灵活的方法 不太倾向坚持拥有全部股权形式的子公司 比如 日本和西欧国家跨国企业与美国企业比较 往往乐于接受不同于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的其他形式 因此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第二 就是交易成本 无论选择哪种股权结构 其结果总是要力求交易成本最低 或是趋向于零 内部化理论认为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权占有比例 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 市场失效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造成的内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三 与东道国政府的讨价还价实力决定了其海外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 而股权结构基本上取决于讨价还价能力强的一方 一般来说 投资初期投资者讨价还价能力要强 此后会边际递减 而东道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第四 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 东道国投资风险以及东道国政府对股权比例管制程度也影响跨国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的股权结构选择 东道国投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上的风险和政治上的风险 以及东道国的信用度等等 投资风险大小与经济 政治稳定程度成反向关系 第五 企业的成长期阶段性选择 一般而言 企业在成长初期利润率比较低 股权比例高低对任何一方的绝对利润值影响不大 而到了成熟期 企业利润率比较高 股权比例对最终利润分割影响大 因此 许多跨国公司十分注重对不同阶段的股权结构的选择 比如 有的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初建期选择合资 而在成熟期选择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