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
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 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图1、图2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 图1燕国“平阴都司徒”印 图2齐国“东武城功师鈢(玺)” 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 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 3. 东汉后期,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曹魏时期,“明 扬仄陋,唯才是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据此可知,曹魏时期的选官 A.开始注重德才和品行 B.完全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改变了贵族血缘政治 D.利于抑制门阀世族的扩张 4. 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 B.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 C.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 5. 997年,北宋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并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 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旨在 A.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6. 表1 元朝中期吏部统计表 (单位员) 蒙古人、色目人 汉人、南人 总计 朝官 938 1151 2089 京官 155 351 506 外任官 5689 14236 19925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表明当时元朝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B.注意发挥汉族地主作用 C.实行四民平等政策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7. 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 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 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C.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 8.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 主张乘势攻击;
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 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 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 C.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 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 9. 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 如下 对答一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

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二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

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C.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10. 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 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 以用来说明 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 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 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11. 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 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 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12. 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强烈 C.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D.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13.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 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 B.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进路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 14. 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十分 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 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 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 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 15. 1932年,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负责赣南地区的钨砂生产并将钨砂运到广 东交易。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

这一举措 A.调动了苏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B.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 C.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 16. 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一决议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B.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17. 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 旗而很少使用中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 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18. 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 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 B.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 C.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D.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9.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才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来代替“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B.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 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20.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 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 张。其主要目的是 A.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 B.积极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 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D.为“一五计划”实施做准备 21. 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 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 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 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 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22. 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 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 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 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 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 23. 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 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4. 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 基本以革命为视角;
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D.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 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 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
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 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A.体现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B.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手段 26. 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旧氏族贵族专权,工商业阶层有财无权,普通 民众一不小心就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缓和矛盾,雅典 A.确立了十将军委员会 B.按财产多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