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_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的“六个结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做到“六个结合”,即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确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如何增强这些内容的说服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出发,提出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就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政治性即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明显的带有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因如此,很多大学生都偏激、狭隘地认为: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中国共产党服务的,它反映党的要求,响应党的号召,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特征。
  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思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外部事物正确认识的重要前提。由于个体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很容易在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忽视其思想性。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学生在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少数学生可能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单纯的为中国共产党服务的,而于己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处理好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既要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又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既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又要满足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相通的。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内涵丰富、全面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性。从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具体来看,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其他很多学科相比,它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具有实践性。这种实践性首先表现在它是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从内容的建构来看,它不仅仅是思辨的产物,而且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经验材料的科学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介体之一,对实践有着指导意义,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还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合理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归宿,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增强对大学生实践的导向功能。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改变在学生心目中“大而空”的传统印象,从而增强其应用价值,帮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重要依据包括“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个重要特征;社会性、人本性。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性”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是教育阶级属性的鲜明反映,是合格社会成员的素质条件。“人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人本性”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文内涵薄弱,人文底蕴贫瘠,往往照本宣科,机械的照办上级精神,过于空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正因如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失去了吸引力,对他们而言这只是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认识,他们不愿意从内心深处去接受这些思想信息,自然无法实现这些思想认识的内化。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不仅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要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一,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色彩,多容量。第二,准确、充分地反映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从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的问题入手,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同服务结合起来,做学生的贴心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那么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强。
  四、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现实性是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寓理于历史之中、寓理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现实性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真实、可信,才会有说服力。超越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以现实为基础、以受教育者思想实际为基础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适当的超越受教育者原有的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不处理好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调现实性忽视超越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无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二是强调超越性忽视现实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喊口号,脱离现实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必须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原有水平,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多是18-22岁的大学生,他们身理和心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且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但是在如今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实践经验,涉世不深,也存在着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例如情绪性强、政治立场不坚定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积极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水平这一目标服务。但是,切忌片面的强调超越、拔高,走向形式主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一面性”与“两面性”的关系。所谓“一面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仅包含正面的题材或有利于正面开展教育的事实材料。而“两面性”则是指在展示有利于教育者观点的正面内容的同时,也揭示反面事例。传播学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多少能自己分析出事物的“两面性”,如果传播者(教育者)回避与其观点相反的事实与论据,人们便会怀疑传播者(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动机,从而怀疑其说服力。因此,“一面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者能尊重现实,正视反面观点的存在,并据理批驳,才有可能使大学生信服。正面的说教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但相对于一味地正面说教而言,对学生进行正反“两面性”的分析,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五、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机的组合,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体系;二是指这些内容的实施是一个精心组织、系统施教、长期持续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是指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着一定群体性特征,因此从宏观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具有系统性。同时,从微观出发,由于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切合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觉悟水平,因材施教的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如果不问教育对象的情况,不分先进与落后,用单一的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反而易造成反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将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具体来说:
  第一,努力建立严密而完整的内容体系,突出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做到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结构清晰,逻辑思路明确的科学系统。
  第二,区分层次性,提高针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的划分学生的不同层次,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增强对个人的说服力。
  六、确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确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明确、统一和稳定的。这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教育者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不确定,那么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就会是混乱的。学生更无法信服。然而,“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具有创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性与创新性是辩证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要有基本稳定的内容体系,保持长期的连贯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代热点,积极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向学生传达新信息,传授新知识,传递新观念,传播新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感和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