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优势与政治劣势]优势与劣势

  今年夏天,在抗震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不少人说,我们国家有政治优势;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后,又有不少人说,我们国家有政治优势;“神七”的宇航员顺利回到地面后,还有不少人大谈我们的政治优势。
  这些人所说的优势是什么呢?实质上就是由于我国的权力高度集中,可以迅速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办大事情。确实,如果从办大事的角度看,我国的现有政治体制确实有优势。
  但是,事物往往有两面性。这样的政治体制,做某些好事容易并且高效,但这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决策的基础之上;如果决策稍有差池,这样的体制做错事、干蠢事同样容易并且高效。换言之,这种体制也有它劣势的一面。在斯大林肃反扩大化事件发生以后,毛泽东曾经说过,这种事情在欧美国家不会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指出了苏联那种政治体制的劣势。邓小平不仅赞同毛泽东的这一说法,还进一步指出,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是“文化大革命”,历史上不少的悲剧,都是我国政治劣势的表现。
  可以对我们的政治优势与政治劣势作一下简单的陈列:1976年前,我们靠政治优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搞了原子弹、人造卫星,初步建立了国家工业化体系;也因为有政治劣势,搞了反右,让几十万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搞了大跃进,造成三年的大饥荒,让上千万人饿死,之后搞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的大倒退……我不想评判在那个时期,是政治优势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多,还是政治劣势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大。作这样的折算,既不科学,也没有什么意义。最该关心的是,我们不应只看到和只强调政治优势的一面,而否认和无视它劣势的一面。
  有人会说,只要保证决策正确,不就行了吗?问题其实正出在这里。权力一旦高度集中了,常常是很难保证决策正确的。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不想让他的决策都正确吗?不是的,而是体制局限无法使那些错误的决策杜绝,因而才有了“文革”之类事情发生。即使对一个地区而言,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也是十分显现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靠政治优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灾区,使得不少在废墟中的孩子得救,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多教室倒塌,难道不正是官员手中权力太大,支配财力全由他们说了算,而不必得到纳税人的同意,对公众要求加大教育投入的呼吁置若罔闻的结果吗?
  此外,还要拿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作一番比较,拿我们的优势与人家的优势比较,拿我们的劣势与人家的劣势比较,比较同一时期我们的发展与人家的发展,比较相似事件中我们的做法与人家的做法。只有做这样的立体式比较,才能对我们政治体制中优的方面和劣的方面,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就说明政治上存在劣的东西,否则就不用改革了。而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政治劣势。对政治劣势看得越清楚,认识越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才更清楚。在宣传好我们的政治优势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劣势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