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田野,1教学反思,北京版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是诗人管桦的作品,语言优美、精炼。我努力引导学生体会、朗读,以对田野产生喜爱之情。

导入部分本来想以歌曲导入,因为这样很轻松,学生也喜欢。但是考虑到课文并不是节奏感很强,怕学生听了歌曲之后读课文就“走调”,所以改成了解读课题,知道“田野”指的是田地和旁边的野地,因为这和课文所引用的两个小节正好吻合。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解释之后学生也未必理解。倒不如课前准备一些学校附近、本地的乡间图片,这样学生很熟悉,也容易对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产生共鸣。

在检查学生读词的过程中,加入了对词语的理解的环节。我选择了“碧绿”、“无边”、“起伏”、“肥大”、“成群”等形容性词语以及“芦苇”、“野鸭”等名词性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扫除了理解课文时的语言障碍,“起伏”可以通过动作来解词;
“肥大”则是分别解释两个字的意思再相加,意为“又肥又大”,又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是又肥又大的”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但对“碧绿”的解释过于难,我想从修饰“绿”字的“碧”字来抓,告诉学生“碧绿就是像玉一样的绿色”,可是见过玉的孩子毕竟不多,这样一解释反倒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朗读。同时配以生动的画面,指名读、配画面读、齐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学生读的很认真,也争取做到有语气,不过朗读的重音掌握不好,应该在形容词的部分重读。也因为纠正重读部分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设计的词语积累部分没有实施,很遗憾。

课外阅读环节学生进步很大,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读,不管读的速度如何,敢张嘴了、敢出声了,而且根据拼音来读书,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在展示、检测部分,多数学生敢于表现自己。但由于学生也只是匆匆读了一遍,所以在展示的时候难免有读错、多字少字现象,但只要坚持,我想学生会有更大发展。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读书,有错及时纠正。

课堂打写环节中体现了学生语言的贫乏,比如写田边的柳树,班里比较不错的学生也只能说出长长的枝条像人的头发,虽然有比喻,可是并不形象,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强化,多积累好词,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