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核心期刊_令人担忧的收费“核心”期刊

  《�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4期报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将在今年10月出版,这件事引起期刊界的高度紧张。为了使自己的刊物被认定为核心期刊,主编们频频进京开展“工作”。
  “紧张”什么?因为核心期刊“被我国大多数学术机构规定为奖励评价和资格认定的依据”。而收费刊物的版面价格,“核心”比非“核心”期刊高出几倍。“对于一家刊物来说,如果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立刻身价百倍;如果不幸在新版中被除名,则马上跌入‘无底的深渊’”。
  买卖论文在中国成为庞大而兴旺的市场,多家媒体记者早就对作做过专访,因此算不得新闻。可是《�望新闻周刊》这篇报道披露的信息还是不同凡响,特别令人深思:它告诉人们,核心期刊是我国大多数学术机构展示学术成果的阵地。那么,上核心期刊的论文难不难、在市场买不买得到呢?笔者上网在“百度搜索”里随手键入“买论文”,条目多得数不清。其中“当月发表网”(它只是无数论文买卖平台之一)上的几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论文市场发育程度之一斑。“50万元注册资金的专业公司,公司化运作,纪律严明、责任到人、各尽其职。” “论文文稿的写作,十日内结稿。20万字内的图书书稿写作3个月之内交稿”。论文上什么期刊明码标价。“680元省级优秀期刊发表”、“1200元发表中国核心期刊”等。
  那么,明码标价卖版面,这是在做学术研究吗?不,分明是在做生意。新闻报道曾多次披露,据统计,中国论文这些年以几何倍数增长,被国际上高水平的刊物引用的论文则很少。问题出在哪里?不看报道我也清楚,公司化运作制造出来的、“作者”本人也不会认真看的论文和书稿,充其量只是中国国内用来骗取职称、名位的“敲门砖”,其中能有多少学术含量?真正做学问的学术刊物怎么会看得上眼?
  其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0年12月15日发布的“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期刊和出版社的主编们,无疑最了解这些“国家规定”,他们在“频频进京开展‘工作’”时想了些什么呢?他们在明码标价卖版面的时候,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中国论文市场发育到现在“成熟”的程度,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监管上述规定的落实呢?如果向全国全世界宣布的规定形同虚设,那么这样的规定还有什么意义?
  也许,中国还有些学术期刊不收费,或者虽然收费,同时还要看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可是这样的真学术期刊能有多少呢?而且,真学术期刊与徒有虚名的学术期刊都冠以“核心期刊”,谁能辨真假?
  众多的报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卖版面,中国的社科前途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