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2020高中物理,1章末综合检测练习,沪科版必修1(通用)

章末综合检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答案】 D 2.在2020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110 m栏项目中,以12.91 s的骄人的成绩力压群雄,一举夺得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平了沉寂多年的世界纪录.假定他在起跑后10 m 处的速度是8.0 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8.0 m/s B.9.6 m/s C.8.8 m/s D.8.5 m/s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m/s=8.5 m/s. 【答案】 D 3.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如下图以18.62 m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指 A.比赛中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 B.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 C.既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又是铅球经过的路程 D.既不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也不是铅球经过的路程 【答案】 D 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 0 100 20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解析】 ①表示的速度变化为Δv1=9 m/s,加速度a1= m/s2=3 m/s2,②表示的速度变化为Δv2=6 m/s,加速度a2= m/s2=2 m/s2,③表示的速度变化为Δv3=6 m/s,加速度a3= m/s2=0.3 m/s2,④表示的速度变化为Δv4=20 m/s,加速度a4= m/s2=0.2 m/s2,故①表示的速度变化Δv1不是最大,但加速度最大,④表示的末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5.如下图所示是质点M在0~10 s内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第1 s的位移是4 m B.质点第5 s的位移是8 m C.质点前6 s的位移是8 m D.质点后6 s的位移是16 m 【解析】 在s-t图象中,纵坐标表示位移s,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图可知在第1 s初,质点位于参考点O点,在第1 s末,质点在距参考点4 m处,故第1 s内的位移为4 m,选项A正确;
质点从第3 s初到第6 s末静止不动,故选项B错误,C正确,后6 s的位移为8 m,D项错误. 【答案】 AC 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象 【解析】 题目提供的信息是宇宙先匀速膨胀,后加速膨胀,反映到R-t图象上就是图象的斜率先是不变的,后来斜率逐渐变大,所以应该选C项. 【答案】 C 7.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王红步行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飞去,小鸟与王红相遇后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王红也到达了A.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 A.小鸟的速率是王红的2倍 B.小鸟和王红在0~t2时间内位移相等 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王红的3倍 D.相遇时小鸟与王红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解析】 设小鸟的速度为v1,王红的速度为v2,A、B间距离为d,由题意知v1+v2=d,v2t2=d,又t2=2t1,得v1=,v2=,所以小鸟的速率是王红的3倍,选项A错;
相遇时小鸟位移大小与王红位移大小之比为3∶1,选项D正确;
小鸟在0~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零,王红在0~t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A、B间的距离,选项B错误;
小鸟的总路程为s1=v1t1=d,是王红路程的倍,选项C错. 【答案】 C 8.如右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v-t图象的理解.由图象知物体在0到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1==1.5 m/s2,因此1 s时的加速度也为1.5 m/s2,则A错误;
物体在2~3 s内做匀速运动,则物体第3 s内的位移为s=vt2=31 m=3 m,则C错误;
物体在3~7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由a2== m/s2=-0.75 m/s2,则t=5 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B正确;
在v-t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由图象显然可知物体减速过程的位移比加速过程的位移大,则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68分 9.4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个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并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m/s. 2分析纸带及测量的数据,提一个有关物理的问题不需要解答. 【答案】 1 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1.30 2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增大有没有规律相邻两点间距离的变化与小车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10.6分一辆汽车初速度是10 m/s,现在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汽车的速度在第1 s内变化了______m/s,在第2 s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经过6 s以后,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解析】 加速度是-2 m/s2,说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加速度定义式知道Δv=at=-21 m/s=-2 m/s,负号表示速度减小;

vt=v0+at=10 m/s+-2 2 m/s=6 m/s.假设汽车经过t′后停止,则t′== s=5 s,也就是说,汽车经过5 s就停止了,6 s以后汽车的速度是0. 【答案】 -2 6 0 11.10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t图线. 综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停表 E.天平 F.重锤 2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下图所示,则s2=________cm,s5=____________cm. 3该同学在下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 图线. 【解析】 1由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可知,只能使用电压合适的50 Hz的交流电源供电,不能使用直流电源;
纸带上打两点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研究纸带只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不需要停表、天平和重锤,所以在题给的仪器中只需选择A和C. 2由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可知,s2=2.99 cm,s5=13.20 cm. 3由计数点1所对应的横坐标为40.01 s,纵坐标为28 cms-1,计数点3所对应的横坐标为120.01 s,纵坐标为46 cms-1可知, 计数点2所对应的横坐标应为80.01 s,所对应的纵坐标为37 cms-1.由计数点4所对应的横坐标为160.01 s,纵坐标为57 cms-1和计数点6所对应的横坐标为240.01 s,纵坐标为76 cms-1可知,计数点5所对应的横坐标应为200.01 s,所对应的纵坐标为66 cms-1.如下图所示. 【答案】 1A C 22.97~2.99 13.19~13.21 2如下图所示. 12.10分一颗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已知子弹的初速度为v0,射入木块深度为L后与木块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v运动,求子弹从进入木块到与木块相对静止的过程中,木块滑行的距离. 【解析】 此题多数同学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求解,比较麻烦,如果利用平均速度求解就比较简单. 设子弹开始进入木块至木块相对静止所用时间为t,此过程木块滑行距离为s,则 对木块s= 对子弹s+L=得s=. 【答案】 13.10分一质点沿直线Os轴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s=5+2t3 m,则该质点在t1=0至t2=2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解析】 该质点在t1=0时刻离开O点距离 s1=5+2t=5 m 在t2=2 s时刻离开O点距离 s2=5+2t=5+223 m=21 m 故t1=0至t2=2 s时间内位移 Δs=s2-s1=16 m 平均速度 == m/s=8 m/s. 【答案】 8 m/s 14.12分如图所示,相邻两车站间距相等均为l,在一条直线上.车在两站间行驶时平均速度均为v车,每次靠站停顿时间均为t.某同学位于车站1与车站2之间离车站2较近的某一位置,当车从车站3开动的同时,他向车站2以平均速度v人奔跑,并恰能赶上汽车,车长不计.于是该同学得出结论若他仍以此平均速度从原位置向车站1奔跑,也一定能赶得上这辆班车.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此结论成立的初位置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 不正确.能不能赶上车与初始位置有关.设该同学初始位置与车站2的距离为s,向车站2奔跑的时间关系为=+t.若向车站1奔跑也能赶上此班车,则须满足的时间关系为=+2t.从以上两式得,若满足条件应有l-s=2s,即s≥结论才成立. 【答案】 不正确 初始位置与车站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15.16分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 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 s与5 s~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解析】 1升降机0~2 s匀加速向上,2 s~5 s匀速向上, 5 s~8 s匀减速向上最后速度为零. 2在0~2 s内加速度为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