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块考试题,文,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广东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高二级模块三考试地理(文科)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 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乙处比例尺最小 2.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3.图中丙地位于北京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橡胶种植北界 5.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6.2010年4月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电子通信技术 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绿洲分布变化为由河流下游向上游移动,不可能的原因是 A.河流下游洪灾频繁 B.河流水量减少 C.沙漠侵袭严重 D.生态环境恶化 9.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0~11题。

10.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少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1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下图反映了2006年前后不同国家的每年伐林率,回答12~14题。

12.每年伐林率超过0.6的国家大多属于 A.高纬度地区国家 B.中纬度地区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3.这些国家大量砍伐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A.开荒种粮 B.作为建房材料 C.开发建设新能源基地 D.高新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针叶林 B.甲地区热量充足,土壤肥沃 C.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是乙地区拥有大面积森林的重要原因 D.美化环境、吸滞尘埃是甲、乙两地区森林的重要环境功能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15~16题。

15.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 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 16.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进行产业转移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7~18题。

17.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图,回答19~20题。

19.造成流域内I、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20.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发I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I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2.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如图所示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地广人稀的优势,在甲、乙、丁三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 B.该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水稻生产 C.丙地应合理发展林产品的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D.丁地草场面积大,游牧是其今后的最主要生产方式 24.针对该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该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A.商品棉基地和天然气能源基地 B.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C.林业基地和天然气能源基地 D.畜牧业基地和石油能源基地 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25~27题。

25.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关于该玉米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专业化生产 B.机械化水平高 C.水热条件好 D.复种指数高 26.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得益于该地 A.黑土肥沃 B.地广人稀 C.灌溉便利 D.季风气候 27.C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回答28~30题。

28.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29.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30.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31~32题。

3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①、②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32.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A.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一个体私营企业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展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D.资源开发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走向规划示意图”。回答33~36题。

33.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A.兰州、上海 B.靖边、广州 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 34.西气东输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况 D.人口 35.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36.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劳动力、原料 B.②为资金、原料 C.③为劳动力、资金 D.④为资金、技术 38.关于两区域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39~40题。

39.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40.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0分) 41.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资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