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社区自治做法,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我们组织了多批次交流考察团到台北复华里、花莲民权里、台东的南寮社区、富丰社区、永安社区,以及宜兰珍珠社区、高雄金山社区等进行走访,与社区负责人、自治组织负责人和志工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社区自治方面的做法。

一、台湾社区自治基本情况

在组织架构上,台湾省下划分为县与市,县划分为乡镇、县辖市,乡编组为村,村编组为邻;
市划分为区,区编组为里,里编组为邻;
乡、区都有公所,负责人由上级行政负责人任命。以台北市为例,全市划分为12个区,区公所编组为449个里,形成“市-区-里”的组织架构,与我市“市-区-街-社区”组织架构比较,“里”更接近于“社区”这一层级。

在权力来源上,台湾地区的市长、县长、里长、村长等都由民众投票选举产生,对选举自己的选民负责,只有区长由市长指派,但里长在自治方面的重要性大于区长,甚至在重要选举期间,市长也要主动与各里长修好,以便谋取更多选票。里长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固定办公场所,里长可以兼职,不属于公务员序列,我们接触到的里长,大多都有自己的全职职业,且一般年龄偏大,在社区邻里之间有较高威望。如,台北市中山区复华里里长黄展辉先生有自己的职业和收入,中山里的里长和她的弟弟妹妹经营药店。可以说,里长这份“职业”只是里长们“副业”。

在职责权限上,台湾地区的里长:一是受市长指挥和监督,办理里公务事项;
二是运用社会资源,筹集里建设基金;
三是反映基层民意,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
四是执行里自治事项并办理上级委办的事项;
五是开具各种证明文件等群众日常治理工作。一个里除了里长,一般还有里干事一名,类似于基层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里长下面一般有若干位邻长,类似于我市基层社区的楼栋长,邻长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居民的身边,成为了各种公共事务的末梢神经。

在具体运作上,政府为基层保障一定运转经费,一般每个里每月为人民币8000-10000元,这个经费是包括里长报酬、办公经费、项目经费在内的所有经费。由于里长个人力量有限,他们采取大力发展志工队伍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了统筹志工队伍的发展,一般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发展理事会。社区发展理事会负责发展志工队伍、组织志愿活动、募集志工捐款实施志工项目等。里长与理事长类似于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没有上下级关系。

台湾地区秉持“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事项更多的需要依赖基层社区组织来保障和完成,因此基层社区居民自治就成为了公共治理的内在需求。政府在促进居民自治方面除了立法保障之外,还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拨付、荣誉评选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比如,宜兰县珍珠社区充分利用农业和农俗开展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来生活和活动;
台东鹿野永安社区充分挖掘本地的民俗、茶叶等产业潜力,深耕农村,富裕农民,“活化”农村,也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农村因此摆脱凋敝,重焕活力。

二、对加强社区基层治理的建议

个人认为,台湾社区自治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应当坚持以我为主、广泛借鉴、批判吸收的理念,为我所用,助推我市基层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洽功能,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建强街道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完善“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组织网络。探索在小区(网格)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共同协商议事,形成纵向到底、有机统筹的联动局面。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体制,建立起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互联互通的主渠道。打破体制壁垒,由街道社区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形成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商议、共育党员、共办大事的良好架构。

二是进一步强化行政权力的退转。强化社区自治要求行政权力在法定框架内运行,特别是要防止行政权力随意干预社区自治。要切实统筹部门职责和社区自治,科学厘清部门应当承担的具体事务,建立社区职能职责清单并广泛宣传公布,建立部门职能职责进入社区的法定程序,让社区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加强自治意识的培育。要通过广泛发动,动员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使社区陌生人较快地成为社区熟人,强化居民之间情感认同和联结,培育基于参与公共事务基础上的居民自治意识。

四是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服务机制,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目前,每个社区都有一定数量的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建设也有一定成效。下一步,要切实强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不断开发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如在特色服务方面,就可以借鉴台湾基层社区“活化”等做法,通过项目申报审查,通过以奖代拨购买服务,壮大社会组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委员会,整合各类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