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做好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面对职场,很多大学生感到遗憾和茫然,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将来职场会面临什么情况,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会与什么人在一起,更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初入职场就败下阵来。另一方面,单位在招人用人的过程中,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也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与期望值的差距太大而痛心而困惑不已,从而对毕业生失去热情和信心。
  要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是简单说教和短期培训就能解决的,需要及早人手在大学期间就做好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析
  
  什么是职业素质?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来说,职业素质的意义都十分重要。对大学生及早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其职业意识,实现自主和优势择业
  我国的就业体系正在逐渐走向完全的市场化,人们的就业危机感越来越强,就业意识已处于被迫萌芽阶段。但是大多数人的职业意识非常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尖锐。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以打下好的观念和意识的基础,更好地认识职业和自己。
  (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塑造优秀的现代职业文化,促进个人持续发展
  职业意识的觉醒和职业文化的成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是一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是支持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本质所在。一个职场新人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实际上是职业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充实的过程。通过文化辐射和认同,强化职业感召力,从而促进个人持续发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前职业素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深切体会工作和生活的真正价值,自觉清醒地把自己所在的组织视为实现人生价值最理想的场所,把自己看成组织主体的一分子,从而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与组织共创佳绩。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模式分析
  
  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一些职业素质的缺失。突出表现在: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脱节,缺乏创新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水平较低,敬业精神不够,诚信度低;职场中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欠缺。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做好职业素质教育。方法如下:
  (一)从新生开始全学程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类课程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参加工作后的青年人也不例外,他们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的问题,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他们人生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从大学新生一入学,就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制定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
  (二)开展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的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积极联系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在实习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实习不仅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更是工作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
  (三)完善职业道德课建设
  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职业规范,职业素质教育可以针对每个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教育。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选择分析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
  每个人干工作都有不同的价值需求,要明确自己为人处事所遵循信奉的价值观念,明确为人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当今大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估,探寻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
  
  (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不良的职业习惯,往往会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当中的绊脚石。有些学生养成了办事拖沓、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缺乏诚信等不良习惯。如果把这些恶习带到工作当中去,会使自己的职业形象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军事化管理贯穿整个学程,“抓两头,促中间”,做好班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后进学生进行影响教育,达到共同进步。
  
  (三)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升华,才能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大力宣扬感恩事迹,树立感恩典型,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烈的感恩氛围中,从感恩环境中受到感染、启发、教育。另外,教师本身应起到模范作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沟通。教育他们带着感恩的心走上社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