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舍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1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岳阳楼、滕王阁) 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 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5.解释下面的词浯。

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乡关故乡 1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8.“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答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3.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长长的河流。(“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7.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燕然 8.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9.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思乡2.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答案】 3(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5、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 答案5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

6、“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答 答案7、(2分)每空1分。叙事;
思乡。

8、(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春望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
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作者寄情于物,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3.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3.有两种理解一、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展现的场面。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面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