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公共收入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 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 第四单元内容提要 一 公共收入概论二 税收及其原则三 税收效应分析四 公债及其效应五 公共收费及其他 公共收入的形式是指取得公共收入的具体形式 即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取得公共收入 主要有 税收收入 债务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 公共收费收入其它收入等形式 第四单元内容提要 一 公共收入概论二 税收及其原则三 税收效应分析四 公债及其效应五 公共收费及其他 一 税收及其分类二 税收制度三 税收原则 税收及其原则 税收的术语 1 课税权主体 被赋予征集税收的行政权力的各级政府及其征税机构 2 课税主体 按照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 课税客体 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是征税的根据 4 税率 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与应纳税额之间的比例 5 课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和劳务活动中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6 减税和免税 依据税法规定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措施或特殊调节手段 7 附加和加成 与减免税相对应的在一些税种中实行加成 附加征税的制度规定 是加重纳税人负担的一种措施 课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和劳务活动中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它表明了纳税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 以及是单一环节征税还是多环节征税 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仅在某一环节进行课征的税 例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 仅在产制环节征一道税 多环节的税收指的是在商品流转或收入形成和分配过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 例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 课税环节的选择依据主要是 保证税款及时入库 正确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以及尽可能减少征纳成本 因此 进行税制设计时应慎重选择纳税环节 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 税收分类 1 依据税负能否转嫁 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2 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 税收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3 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 税收可以分为商品税 所得税和财产税 4 依据税收的侧重点或着眼点的不同 税收可以分为对人税和对物税 5 依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归属的不同 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6 依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7 依据税收的征收期限和连续性 税收可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8 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 税收可分为独立税和附加税 9 依据课税目的的不同 可以把税收分为财政税与调控税 一 税收及其分类二 税收制度三 税收原则 税收及其原则 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 需要说明的两点 1 税收结构是在具体的税制类型条件下产生的 2 在税指结构中 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 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 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2 管理能力 3 财政支出结构 4 税收政策目标 5 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 近期目标 随着我国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巩固商品课税 逐步加大所得课税的比重 平衡主体税种结构 进一步完善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双主体 商品课税较强的税制结构 远期目标 随着我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 实现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双主体 所得课税较强 辅助税种较为完善 主辅税种的配合比较协调的税制结构 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 一 税收及其分类二 税收制度三 税收原则 税收及其原则 课税原则规定的是 政府 应当对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 应当征收多少 课税规模 应当怎样征税 课税方式和方法 是政府在设计税制 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 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课税原则是财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税收的经济效率与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 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 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税收的制度效率 衡量税收制度的效率一般可以用两个指标 一是质量指标 二是成本指标 1 质量指标 集中性指标 concentrationindex 在某种既定的税制体系下 如果相对少量的税种和税率就能筹措到大部分税收收入 那么 这种税制就是优良的税制 侵蚀性指标 erosionindex 估算实际税基与潜在税基相接近的程度 某种税的侵蚀性指标越小越好 时滞性指标 lagsindex 税款的实际缴纳 入库 时间与其应缴纳时间的差距 高效率税制的一种表现就是征收时滞越小越好 执行性指标 enforcementindex 如果一种税制由于来自纳税人的阻力而得不到有效执行 法定税制与有效税制之间的偏差就可能大到足以使合法税制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成本指标从成本指标角度来说 税收的制度效率就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能在筹集充分的收入基础上使税务成本最小化 征税成本 税务当局为保证税法顺利实施和及时 正确 足额计征税款所需要花费的费用 由政府承担 纳税成本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对自己负有纳税义务的课税对象依法计算 交纳税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由纳税人承担 政治成本 纳税人试图影响税法所发生的费用 由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承担 税收的公平标准 一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二 受益原则 三 能力原则 一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1 横向公平 horizontalequity 如果某种税同等地对待同样的人 即符合横向公平 2 纵向公平 verticalequity 如果对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税 即符合纵向公平 二 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 benefitapproach 要求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 纳税人从不同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不同 导致纳税人之间的福利水平不同 结果 享受相同利益的纳税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 应缴纳相同的税 而享受到较多利益的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福利水平 就应缴纳较高的税 三 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 abilitytopayapproach 要求纳税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 他们缴纳的税收数量要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对于衡量支付能力的尺度 通常分为 1 客观说2 主观说 三 能力原则 1 客观说 纳税能力的大小应依据纳税人拥有的财富 由于财富是由所得 支出和财产构成的 故此 能力测定标准可分为所得 支出和财富 2 主观说 强调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边际效用相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性税收制度改革潮流的涌现 税收制度设计原则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的发展趋势是 第一 在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权衡上 由侧重公平转向突出效率 第二 在税收公平原则的贯彻上 由偏重纵向公平转向追求横向公平 第三 在税收效率原则的贯彻上 由注重经济效率转向经济与本身效率并重 第四 在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上 由主张全面干预转向适度干预 税收设计原则的发展趋势 第四单元内容提要 一 公共收入概论二 税收及其原则三 税收效应分析四 公债及其效应五 公共收费及其他 1 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税负转嫁的主观条件 2 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的客观条件 同时还受到税种 供求弹性 课税范围和方法等因素影响 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收的效应分析 一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二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三 税收对分配的影响四 税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六 税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1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2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3 税收对储蓄影响的综合分析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一般含义 收入效应是指因收入的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对商品消费所作的调整 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化 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它价格保持不变的商品 增加对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的需求 换言之 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对其开支结构所作的调整 六 税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1 不同产业间的结构调整2 不同地区间的结构调整 第四单元内容提要 一 公共收入概论二 税收及其原则三 税收效应分析四 公债及其效应五 公共收费及其他 1 社会应债能力2 政府偿债能力3 公债的使用效应4 其他因素社会总供给的结构和外贸出口创汇能力也是控制公债规模时应该予以考虑的 公债的发行量要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公债的分类 1 按照发行地域不同 可将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2 按债务主体可将公债分为中央债和地方债 3 按不同的发行方式 可将公债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4 按偿债期限可分为定期公债和不定期公债 5 按发行性质的差异可分为强制公债和自愿公债 6 按照利率的确定方式不同 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7 按照流动性的强弱分为可流通公债和不可流通公债 8 根据债务本位的不同 可将公债分为货币公债 实物公债和折实公债 公债的发行和管理 1 公债发行的原则 1 景气发行原则 2 稳定市场秩序原则 3 节约便利原则 2 公债发行的条件 1 发行期限 2 发行利率 3 公债发行价格 3 公债发行的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式直接销售方式 国债政策及其完善 1 完善国债市场2 完善国债的发行3 建立偿债基金 本金分开4 加强国债使用监管 第四单元内容提要 一 公共收入概论二 税收及其原则三 税收效应分析四 公债及其效应五 公共收费及其他 公共收费及其它 一 规费二 使用费三 捐赠四 政府引起的通货膨胀 政府部门收取规费的数额 在理论上通常有两个标准 一是所谓填补主义 即根据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数额确定规费的收取标准 二是所谓报偿主义 即以公民从政府部门服务中所获得效益的大小确定规费的收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