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2.1《巴黎和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doc

第1课 巴黎和会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
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
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
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
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
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
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
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
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 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
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巴黎和会召开前和会议进行中的有关问题;
二是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本课引言部分由引文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引文简单介绍了和会召开的直接原因,是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然后明确了本课的问题,即和会解决了哪些问题留下了哪些棘手的问题是否带来了和平建议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目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关于会议参加国的限制和参加国在会上的不同地位;
二是列强出席会议各自怀有的目的;
三是列强在会议上就对德问题上的争夺;
四是列强在解决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二是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第一目凡尔赛宫里的争夺与勾结 (1)和会的召开 参加会议国家的类型,都是战胜国,但不包括苏俄;
德奥等战败国也被排斥在外。

不同国家在会议上的不同地位。美、英、法三国操纵着会议,并决定了会议的一切重大问题,而其他弱小国家则作为陪衬。

(2)大国的各自目的 教材分别介绍了与会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目的。

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
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
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教学建议适当揭示各大国各怀鬼胎的共同背景 在战败国已经被彻底击败的条件下,它们心中考虑的除了制裁德国的直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怎样使自己获利更多,以及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格局。

(3)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教材介绍了这次会议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斗的。

法国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4)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教材介绍了山东问题在和会上解决的简要经过。

首先介绍了中日之间对山东问题的要求和中日之间的斗争;
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中国则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建议在此引述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

介绍了帝国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勾结。英法与日本缔结密约,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而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教材介绍了中国人民对此的反应。帝国主义的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而和会的决议也突破了北洋政府的最后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目凡尔赛和约 (1)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别介绍了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即德国的疆界问题;
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
限制德国军备问题;
赔款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充分搜集有关条约主要条款的资料,针对其中的主要条款,进行透彻的分析,以使学生对主要条款的含义形成更清楚的认识。

(2)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介绍了凡尔赛和约的性质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的和约。

教材对和约进行了评价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教材揭示了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即德国上下对和约的强烈不满引起了复仇情绪,这使德国一旦恢复过来,必然设法挣脱和约的束缚。而这种复仇情绪,后来还成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导入 建议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导言部分,然后读引文中的问题,引入新课。

在学习第一目知识点(1)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与学习,解决一些一般问题 ①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苏俄被排斥在外。

建议对此作些解释苏俄被看作是另类国家,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会允许它参加这个会议。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战胜国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这些矛盾从中添乱,所以,要将战败国排斥在外。

②英、美、法的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

建议补充说明,会议延续了5个多月,但全体会议仅召开了7次,其他时间多是在大国的秘密会议私下磋商中度过的,据统计,四大国(英、美、法、意)的秘密会议开了145次。以至于在无休止的秘密会议期间,大部分代表无事可做,游览巴黎以打发时间。

进一步解释这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准则所决定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国际关系舞台上一直讲实力原则,从来不讲国家与民族的平等;
另一方面,就战争作用方面来说,广大中小国家对战争未能发挥决定作用。帝国主义自然不允许这些国家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决策,从而影响它们自己利益的实现。

其实,帝国主义战胜国大国之间也因利益追求不同而矛盾重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帝国主义战胜国是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参加这次会议的由此引入第一目知识点(2)。

先由学生从图中识别出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阅读并初步领会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想要在这次会议上实现的目标。

建议由于美国的“十四点原则”似乎成为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所以建议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评述(先让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十四点原则”的要点),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评论 如第一点中的“必须公开”缔约,实际上是针对战争前和战争中,英法等国有一系列瓜分世界的秘密协定。美国要求“公开”,就是要打破英法企图私下瓜分世界的企图。

第二点中的“航行的绝对自由”实际是向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发出挑战。

第三点中的“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实际上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翻版。

第四点中的军备裁减到“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实际上是抵消美国当时在军事上还不如英法的劣势,使美国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点中的对殖民地做出“公正的调整”实际上是想削弱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第十四点中的“成立一个国际联盟”,实际上是美国想借自己是这一倡议的提出者的地位,充当这一组织的领袖,从而实现攫取该组织实际领导权的目标。

总之,这些原则看似和平与公正,但实际上处处渗透着美国的野心。因为美国在一战期间共赚取380亿美元,黄金储备占世界4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所以,美国的目标就是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权。

再由师生共同归纳其他国家的图谋 英国一要稳固自己“殖民帝国”的地位,二要尽力保护它在东亚地区的既得利益,三是要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

法国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掠夺德国,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还不够强,日本的目标比较现实,就是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接着教师指出但是,要想实现各自的意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国家的意图都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另外某些国家的意图,因此,必然会引起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斗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在会议上帝国主义战胜国的争斗。引入第一目知识点(3)。

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一般问题的了解 会上列强争斗的焦点是什么 法国处置德国方案的基本内容;

英国和美国处置德国的基本设想。

建议对各国处置德国设想背后一些深层次背景因素做一些分析。

法国由于历史上它多次遭到德国的军事打击,使法国对德国有一种长期的心理恐惧。为了能够永远消除遭受德国侵略的危险,至少能够对德国的侵略做出缓冲,将德国肢解,或建立一个缓冲国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为了在经济上打击德国,同时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法国要求取得德国的萨尔地区。萨尔区是德国仅次于鲁尔的第二大矿藏集中区域,盛产煤炭,其煤炭蕴藏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将极大推动法国的重工业发展,并一定程度上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

揭示英国此时对德政策的宗旨还是传统的“势力均衡”。就是让欧洲大陆的强国互相牵制,谁也别太强,好让英国控制欧洲大陆。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英国从中所获得的利益已大不如前了。在18、19世纪,英国拥有绝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均势外交使它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和更多的获利机会。但到现在,这只不过是一种缓解挤压、看好自己财产的无奈之举。

对美国在和会上政策的矛盾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美国对德国的政策想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