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九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合肥九中20182019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 ) A.改进农业生产工具B.更新耕作技术 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D.重视农业灌溉 2.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3.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6.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8.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9.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0.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A.商业资本的代表 B.政治制度的先进 C.工业资本的先锋 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11.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
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 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12.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 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北京的资源非常丰富 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 1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淸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 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15.“(石门)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17.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18.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
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
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 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19.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商人 20.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2.“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1580-1630年,流入西班牙的白银达到顶峰,但白银只是在西班牙短暂停留,很快就流入欧洲其他国家。正像当时一句话所说西班牙是“其他国家的印第安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B.西班牙的封建势力生活腐化 C.西班牙丧失了美洲殖民地 D.西班牙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24.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垄断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30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从两宋开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唐长安城 宋东京城 1 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0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有哪些13分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方海港广州起航,先驶向东南亚各国,然后绕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南亚印度半岛沿海港口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在中外经济交往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通过丝绸之路,以丝绸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物产大量运往西方各国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为中外客商从事贸易提供种种优待和方便。由此,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它在对外贸易中地位也大大增强。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宋元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外经贸交往的主要通道。这一时期,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货物总额不仅创新高,而且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