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高中社会实践课的一点思考:对社会的思考

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社会实践正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落实创意的良好形式。目前,各高职院校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覆盖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三下乡”服务、“三农”服务、进企业实践、社会热点调查、挂职锻炼、西部“两项计划”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效果明显,社会反映良好,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笔者认为,当前在高中生中展实践活动一样有意义

一、高中社会实践课的意义

自从新课改之后,高中生也和大学生一样,需要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还有学分要求。2014年寒假在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号召下,我指导我班申彩宏等五名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问题展开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一活动我深深感到,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有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又能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高中社会实践课存在的问题1、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虽逐渐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学生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范围还是不够广泛,形式主要还是局限于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学军学农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其他形式和途径较少,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痕迹太重,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许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被框在一定的模式里,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收到抑制,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
2、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但目前在中学生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等问题,对于排入课表的实践活动,有些是作为任务来完成的,而忘记了中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而那些没有排进课表的实践活动则更多的是可由可无,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业的压力比较大,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去了,普遍以“升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目标,开门几件事,都是围绕着升学这一中心而展开的,对高升学率的追求,在整个教育发展的价值理念系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具有主流性地位的价值理念。部分学校以教学、升学等借口挤占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我认为,目前,学校组织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其实质仍未摆脱行政组织的方式。调查发现,现在很多高中的社会实践课几乎是空白,即使少数学校开了课程,也面临着“综合实践课开题容易,开展难”的问题。这种尴尬的现象着实让一线的教师感到困惑,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什么就这么难!究其原因:

三、对农村高中生社会实践课的思考

首先、高中生社会实践课要能得到学校的支持。一是学校要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认识到高中生社会实践课的重大意义,从片面注重应试效果的倾向上转变过来,把高中生社会实践真正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并认真考核。二是学校要支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帮助他们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其次、高中生社会实践课要从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导师”。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的效果。

教师的指导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1、指导选题。指导老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指导学生选择某一具体角度,进行一些有价值的探究。

2、指导组建活动小组。通过民主讨论和协商,结合学生自身条件(如特长、能力、兴趣、爱好等),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指导老师综合考虑,帮助学生组建4-5人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或主持人。

3、指导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如确定活动的具体目的和内容,选择活动方法,预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等。把活动形式一一细化,对活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活动方案的实施。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问题等。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做《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与思考》的实践活动时,具体过程是:

①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主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一定分析,以此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②指导学生问卷调查:根据查找到的资料,结合我县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挑选20道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调查问卷,并对汝阳县部分乡镇的农户进行调查,统计百分比。

③指导学生个人采访:在5个农村社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民进行入户专访,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及消费状况。

④讨指导学生论,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⑤就发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他们讲格式,讲报告的写作思路,并由文笔比较好的同学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辅助,写出活动报告。

6、指导成果汇报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推荐演讲口才比较好的同学就活动的过程,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7、教师综合评价。教师要对小组活动的情况,作出一个综合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把自己的看法观点穿插进去。最后,师生形成共识。

再次,活动要注重个体之间差异。

实践活动课中,谁爱思考谁有收益,谁的参与度大,谁的收获就越大。哪些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
哪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交往能力弱的学生获得的机会相对要少一些;
而部分后进生则因为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根本没有兴趣参与。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创造机会让每个同学参与进来,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往往在人际交往、操作能力、口语交际等方面有较为表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让他们有更好、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最后,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也有学问,宜“小”不宜“大”。实践活动的选题应该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来说要“看得到,摸得着,想的通”。如“农村交通状况调查”、“通信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思考”,“农村人情风俗的调查分析”“家乡风俗习惯的调查与思考”等题目。这些活动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就会兴趣高涨,实践活动效果才会明显。相反,如果选择一些大而空,远离学生生活的“大”课题,学生不理解,也没有兴趣,即便勉强做了,效果也会很差。

总之,我们农村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才刚刚起步,虽然已踏出了明显的脚印,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作为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百倍的热情和科学的精神投入进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工作,必然会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