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补充注释

. 张衡传补充注释 【游】同“ 遊 ”。外出求学;
出仕。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門者。” 宋 苏舜钦 推诚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韩公行状“皇考以明經游京師,遂家焉。” 鲁迅 〈伪自由书〉後记引黎烈文启事“ 烈文 去歲游 歐 歸來,客居 滬 上。” 【貫】2 [ɡun ㄍㄨㄢˋ]1.学习;
复习。国语鲁语下“晝而講貫,夕而習復。” 韦昭 注“貫,習也。”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則又講貫經籍,俾達奥義。”明史文苑传序“師友講貫,學有本原。”2.熟习;
熟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射御貫則能獲禽。” 杜预 注“貫,習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二“臣聞巧盡於器,習數則貫。” 清 黄宗羲 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六歲時,沿河搠蟹爲戲,有塾師諧之曰‘蟹精善搠蟹。’ 澤望 以搠蟹之杖跨之疾走而應曰‘龍子貫乘龍。’塾師縮頸異之。” 【從cōnɡ容】1.举动。礼记缁衣“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 孔颖达 疏“從容有常者,從容,謂舉動有其常度。”楚辞九章怀沙“ 重華 不可遌兮,孰知余之從容” 王逸 注“從容,舉動也。”文选枚乘<七发>“衆芳芬鬱,亂於五風,從容猗靡,消息陽陰。” 吕延济 注“從容,猶舉動也。”参阅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卷六上。2.悠闲舒缓,不慌不忙。书君陈“寬而有制,從容以和。”庄子秋水“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下蘭臺而周覽兮,步從容於深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從容閑雅,本自天資。”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弟伺間,從容言之。”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從容,不大聲色。”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的神情很从容,象是睡觉。” 【淡静】淡泊宁静。後汉书张衡传“常從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交往;
结交。礼记乐记“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汉书刘向传“ 向 爲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 宋 秦观 论议下“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動。” 【俗人】庸俗的人;
鄙俗的人。荀子儒效“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爲隆,是俗人者也。”後汉书张衡传“﹝ 衡 ﹞常從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孝廉】1.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於 汉 代,在 东汉 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汉书武帝纪“ 元光 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颜师古 注“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選用失於上,則牧守非其人矣;
貢舉輕於下,則秀孝不得賢矣。故時人語曰‘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别居。’”旧唐书杨绾传“望請依古制,縣令察孝廉,審知其鄉閭有孝友信義廉恥之行,加以經業,才堪策試者,以孝廉爲名,薦之於州。”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俾鄉人舉其孝廉。孝者,當兵火擾攘之際,供母養無缺;
廉者,雖在窮約,人或賙之,有所不受。”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原來 漢 朝取士之法,不比今時。他不以科目取士,惟憑州郡選舉。雖則有博學宏詞、賢良方正等科,惟以孝廉爲重。孝者,孝弟;
廉者,廉潔。孝則忠君,廉則愛民。但是舉了孝廉,便得出身做官。” 清 戴名世 刘光禄墨卷序“以孝廉舉者,既舉而不可不孝不廉也。”2. 明 清 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次年鄉試,便高中了孝廉;
轉年會試又聯捷了進士,歷升了内閣學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沿海的房艙本來甚少,都被那位 何孝廉 定去了。” 张友鹤 校注“﹝孝廉﹞舉人的别稱。” 【公府】三公之府。汉书游侠传陈遵“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爲後進冠。並入公府。”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縣既加寃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遠詣公府。” 汪继培 笺“後漢書靈帝紀 光和 三年 章懷 注‘公府,三公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後漢 ,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箋。”旧唐书代宗纪“職有關於公府,事不係於尚書,雖陳啟沃之謀,未專宰臣之稱,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 【承平】治平相承;
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俞困。” 唐 鲍防 杂感诗“ 漢 家海内承平久,萬國戎王皆稽首。” 明 王琼 双溪笔记“畿内、 山東 地方,因承平日久,物産繁盛。”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只可惜在承平时候, 成都 地方不比 梁山泊 ,所以没有出头做一番事。” 【逾侈】过度奢华。

汉 班固 东都赋“游俠踰侈,犯義侵禮。”後汉书张衡传“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 晋 左思 魏都赋“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踰侈。” 擬1 [nǐ ㄋㄧˇ]效法;
摹拟。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復顧兮 彭 務 ,擬斯兮二蹤。”原注“擬,則也。” 晋 潘岳 寡妇赋序“昔 阮瑀 既殁, 魏文 悼之,並命知舊作寡婦之賦,余遂擬之,以叙其孤寡之心焉。”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山川氣象,悉擬真形。”明史忠义传二王冕“以小艇實葦於中,擬 建昌 人語,就賊艦,乘風舉火。”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將行,而擬 子美 秋興之體,爲詩八章以道其懷。” 因1 [yīn ㄧㄣ]依托;
利用;
凭借。孟子离娄上“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後汉书逸民传矫慎“隱遯山谷,因穴爲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康 城, 李璟 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爲險固。” 【諷】[fěnɡ ㄈㄥˇ]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諷,諷定而怒。” 王先慎 集解“諷,勸諫。” 陈奇猷 集释“不以正言謂之諷。”旧唐书肃宗纪“明年六月, 哥舒翰 爲賊所敗,關門不守, 國忠 諷 玄宗 幸 蜀 。”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酒酣箕坐語驚衆,雜以嘲諷窮詩騷。”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 黎 獲 張守正 致 静菴 書,中多隱語。

黎 疑之,諷 静菴 託病辭職出營。” 【諷諫】以婉言隐语相劝谏。史记滑稽列传“ 優孟 ,故 楚 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 鄧肅 進詩,諷諫花石, 京 欲罪之。” 清 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上“鴛鴦于飛詩, 管東溟 曰‘刺 幽王 也。’二章一反一正,以爲諷諫。” 艾纳 新事旧编“我国 战国 时代有一个 吴国 太子讽谏其父 吴王 夫差 的故事。” 【精思】精心思考。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爲鴻儒。”後汉书张衡传“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新唐书虞世南传“﹝ 虞世南 ﹞與兄 世基 同受學於 吴 顧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 【傅會】谓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後汉书张衡传“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赋,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宋 陈善 扪蝨新话左氏傅会论语“左氏有傅會論语處甚多。” 【機巧】灵巧的机械装置。後汉书张衡传“ 衡 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筭。”隋书天文志上“ 吴 時又有 葛衡 ,明達天官,能爲機巧。”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浑天球“曩於天主堂中,見西洋編簫一,上下三十二層,每層百管,鼓之以氣,則風雨波濤,謳吟戰鬭,與夫雞犬禽鳥之聲,同時並作,其機巧一也。” 【致思】谓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北遊於 農山 , 子路 、 子貢 、 顔淵 侍側。

孔子 四望,喟然而歎曰‘於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吉將擇焉。’”後汉书张衡传“ 衡 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筭。” 【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易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山鳩知晴雨於將來,不能明天文。”隋书经籍志三“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變,而參於政者也。”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陰陽】古代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後汉书张衡传“ 衡 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筭。” 唐 韩愈 襄阳卢丞墓志铭“陰陽星厤,近世儒莫學。” 【歷算】历法和算术。

清 王锡阐 晓庵新法自序“ 萬歷 年間,西人 利 氏來歸,頗工歷算。” 【術學】道术学识。史记张丞相列传“ 申屠嘉 可謂剛毅守節矣,然無術學,殆與 蕭 、 曹 、 陳平 異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無術學則安能見邪正之真僞。”北齐书卢文伟传“﹝ 盧詢祖 ﹞有術學,文章華靡,爲後生之俊。” 宋 曾巩 寄王介甫诗“術學頗思講,人事多可惻。” 【公車】1..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郑玄 注“公,猶官也。”後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車徵,再遷 北海 相,入爲尚書僕射。” 唐 元结 黍官引“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嚴君而同上公車,須别慈母而載馳孔道。”2. 汉 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長安 ,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後汉书丁鸿传“賜御衣及綬,禀食公車,與博士同禮。” 李贤 注“公車,署名。公車所在,因以名。諸待詔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給食焉。”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爾等皆執藝術,待詔公車。”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詣公車對策;
如 司馬光 、 蘇轍 輩,復置左右,以輔聖德。”3.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車”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明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夢蘭 ﹞弱冠舉孝廉,公車不第,策蹇南歸,務益砥礪讀書。”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澗 先生説‘ 張之杜 中 順治 辛卯舉人,連上公車不第,因就 朱方旦 問之。’”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時公車北上,以此相左。” 【特徵】特别征召。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後汉书郎顗传“天之生 固 ,必爲聖 漢 ,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後娶“ 建光 中,公車特徵,至拜侍中。”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墓碑“避 漢 末之亂,徙居 遼東 。

曹公 特徵,不應,隱居終身。” 【太史】1.官名。

西周 、 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
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研核】审察考查;
研究考核。文选张衡<东京赋>“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於此惑” 薛综 注“覈,實也;
研,審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若潛神留思,纖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