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
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二、夯实基础 1、为下列字注音。

曲罢悯然 贾人妇 漂沦憔悴 恬然 迁谪意 枫叶获花 声声思 轻拢慢捻 霓裳 六幺 嘈嘈 间关 幽咽 银瓶乍破水浆迸 虾蟆 名属教坊 红绡 钿头银篦 呕哑嘲哳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予左迁 明年秋 委身为贾人妇 使快弹数曲 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 寻声暗问 欲语迟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整顿衣裳起敛容 秋月春风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终岁不闻丝竹声 往往取酒还独倾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三、探究思考题 1、请用七字句概括各段的大意。

2、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3、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请找出曲调的四个部分“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所对应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4、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来描写音乐 6、诗第三节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后半部分琵琶女的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赏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思考这句诗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8、探究本文主旨,提问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 B.转轴(zhu) 拨弦(xin) 幽咽(y)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nɡ) 信手(xn) 虾蟆陵(h) D.慢捻(liǎn) 荻花(d) 钿头(din) 琵琶行(xnɡ)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 歌以赠之(作歌) 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 银瓶乍破(忽然) 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 阑干(纵横交错) 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 间关(形容鸟鸣声) 弦转急(变化)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因为长句 为君翻作琵琶行 (2)听其音 问其人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5.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6.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7.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
“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二、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810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8.“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9.“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10.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