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倒在啥刀下】刀铡陈世美

  《铡美案》在民间是一出很有名的戏。陈世美这个状元郎,有才无德,一朝得富贵,便把天良丧,不但要糟糠之妻下课,还要对亲生儿女下手。结果,开封府的包青天让这个忘本小人死于铡刀之下。不过,马齿渐增,忽然发现这出戏,就像宋美龄说的那样,“戏中有戏”。
  陈世美出身很苦,苦读得来的本事,如果不货与帝王家,他的不动产恐怕只有三尺肉身了。他只有走仕途这一条路。幸运的是,他被点了状元,踏进官场的终南捷径。当皇帝的龙目扫中这个无门无派的穷才子,要招他做驸马时,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不是所有的状元都可以成为驸马的。为了更上一层楼,他不顾家中已有了妻儿,甘冒欺君之罪,做了公主的老公。
  陈世美也是人,面对来京寻夫的妻子,得知家乡遭灾,父母双亡的噩耗后,不免也会伤感。但在抹过几滴泪水之后,他变得理智了:做了皇家之婿,隐瞒已有妻儿之事,这是欺君,其罪当诛!若是再收留妻儿,他的地位甚至人头都将不保。他也知道,她母子身无分文,出门便是死路一条。若把妻儿安顿起来,可保性命无忧。但这不免会留有祸胎,对自己不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儿子。这一刻,他把过去所学的人伦道义,全部归零了。
  陈世美内心的期望是,这母子仨在外一饿死,他还照样做自己的驸马,把官一直做上去。可惜,他遇到了王丞相。
  这王丞相只是在路上遇到被陈世美赶出门来临街喊冤的秦香莲,就把她带到自己府上,安排借拜寿之机带秦香莲入驸马府让她夫妻相认,还给了十两银子以应她母子急用。
  其实,王丞相所做这一切,都是别有用心的。他到驸马府拜寿目的有二,一是拜寿,二是收人。
  他以为,有了秦香莲这颗棋子,陈世美就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他是官场老手,能收为己用的,不必打倒。挟秦香莲母子仨,“令”陈驸马这个“诸侯”站到自己这一边,收服这个官场“大盘潜力股”,何愁自己退居二线后无靠山?
  可现在的陈驸马已不再是以前的穷书生,他已学会了官场的厚黑学――即使铁证如山,也死不认账,就像当今那些已查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却百般抵赖的贪官。
  官场只有两类人――自己人与敌人。不是自己人,便是敌人。王丞相动了杀机。要杀陈世美,只须自己向皇帝说陈世美欺君罔上即可,可万一动不了陈世美,自己跟皇室的梁子就算结下了,他才不会这么傻呢!
  回去后,王丞相就立马赠给秦香莲一把折扇,让她去开封府找包拯申冤。千万别小瞧了这把纸扇,它等于丞相大人站在开封府里,看着一向公正廉明的包青天是如何审理这桩棘手案子的。做到他这个级别的人,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是常玩儿的小把戏。
  这一招是一箭双雕,既让不肯听自己使唤的陈世美前途不保,又让一向不徇私情的包拯进退两难。可王丞相还是低估了陈世美,没有想到他竟会派人杀掉自己的妻儿。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又用错了人。
  韩琪是一条真正的汉子。他的死,让陈世美斩草除根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秦香莲无疑是一个弱者。她根本不懂人心险恶,被前夫赶出门自然要喊冤,不知不觉竟成了王丞相将陈世美一军的棋子。可她不告状不行,不告倒陈世美,她与孩子都没法活。她知道世上像韩琪那样有良心的杀手,少得如她身上的银子。他还会派杀手来的。
  既然告状了,就只能把告状的事业进行到底。她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证明陈世美的确不认前妻。不然,她就会被坐实讹诈当朝驸马的罪名,不得好死。
  当包拯出于国太与公主的重压,想给她三百两银子了事时,秦香莲把银子抛在一边,唱了句耐人寻味的词:“从今后屈死我也不喊冤。”
  这是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包拯听了,羞愧难当。有血性的好官,都有自己的底线。他受不了这个。
  可是,他对陈世美动真格,也不全是因为这个。清官也是人,深知人在官场,既要讲原则,也要懂利害。他不是怕这一回不秉公执法,会把 “包青天”的金字招牌给砸了,他怕天下万民悠悠之口,他怕自己的良知不安,他怕自己这个大宋律法的长板,在权势面前变成了短板。但他也是常人,也怕跟国太与公主叫板。所以,他才会封了三百两银子给秦香莲,让她就此罢告,息事宁人,“带领儿女回家转”。
  但是,当包拯得知皇帝的真实想法时,他动起了真格。
  事儿都闹到这个份上,皇帝为什么不表态呢?皇帝一国之主,要顾及江山社稷,要顾及民心民意,还要顾及皇家的颜面。女人可不懂这些,只知亲情。生死关头,国太与公主当然会拼死救陈世美。这时的皇帝可就有点难了:放驸马一马吧,事情都闹得这么大了,各方面不好交代;说杀驸马吧,又难于面对国太与公主。他只好不出声。
  包拯是一位很有名的聪明人。他揣度出皇帝的心理,知道自己真动了铡刀,皇帝至少不会明确反对,说不定心中还会暗许。既然皇帝不好公开得罪国太与公主,他这个臣子只好义无反顾地把得罪人的差事扛下了。
  结局是,陈世美倒在开封府的铡刀下――几股权力的博弈中,他那一方败了。皇帝不动声色,国太与公主放声大哭,王丞相一旁偷笑,秦香莲扛回一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大旗,获得场面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