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一种运动过程。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其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
  一、教育学生融入集体,增强合群力
  合群力是社会交往中一项重要的能力。由于体育活动具有群众性、竞争性,因此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在体育课中,特别是在群体游戏比赛中,要取得胜利,是要靠集体的配合,甚至团队的默契的。如做“猎人打猎”(用投小沙包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但要让学生明白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因此,体育课更可以加强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友谊感。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大家必须遵守规则,互相尊重,而且还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对于培养儿童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很好的作用。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 提高耐挫力
  近年来,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话题中,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已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
  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插入游戏环节,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制订合理的规则,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如“换物接力赛跑”,首先,请各组长清点各组人数、再讲游戏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对于那些表现出害怕失败动机较强的、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的,想赢怕输心理严重的,不愿意当众表现的,害怕对手挑战的,挫折耐受力差的学生,应格外加以重视培养。其次,在进行各种竞赛时有意识地多给这些学生参与机会,采用各种激励的方法,如“你跑得真快、你们组跑得太好了”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甚至可以采用“逼迫”的方法,如有的胖孩子怕跑得慢装病不跑,老师可以采用让他先跑教师在后面追的方法。这样,他怕老师追上他,自然就跑了起来。在竞赛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和指导好比赛,还要对其技术和战术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对其比赛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到既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又能使其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理感受,使学生的心理更趋成熟。赛后要认真地对比赛进行点评,特别是对于失败者更应认真分析,帮助其找出“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并逐步引导他怎样来正确面对失败,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做到败者不馁,同时充满自信心,不断努力争取获胜。
  三、注重自我教育,培养自控力
  注重运动员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他们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队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队员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队员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自我作业。即要求队员认真观看教练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练所规定的动作。
  2.自我要求。要求队员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队员在跳高练习时,由于踏跳不准,动作不充分,导致杆掉搁腰,以后见到跳高横杆就怕。这时我们应及时鼓励,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队员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我们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并降低难度,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3.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样,比赛与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训练一样”。
  4.自我暗示。我们注意学生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天冷不想起床参加训练,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精神,一、二、三,起来。”这样,就可以抖擞精神,穿衣下床,坚持训练。
  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和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