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爱国靠真话.docx

出门爱国靠真话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否认曾有大屠杀。他说自己父亲参加侵华战争直至1945年战争结束,期间也到过南京,受到当地人礼遇。河村认为,如果八年中有过大屠杀,当地人不会如此对待日本兵。为此言论,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

其实名古屋本是中美乒乓外交的源生地,应是友谊闪耀之处。1971年4月,作为“***”开始后第一个出国的体育代表团,中国乒乓球队在这里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正逢美国总统尼克松探索打开中国大门的可能性。毛泽东同志做出了邀请美国球队访华的决定。4月14日,周恩来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球队时说这是两国人民关系的新篇章。这也是个信号,表明中国政府愿意接受美国政府代表访华。几天后,中国政府就通过秘密外交渠道,发出了接受基辛格博士访华的正式函件。

河村的言论,本来很容易回答。他没有清楚说明自己父亲是什么时候到的南京。如果是在日本投降之前,被占领者对占领军的“客气”,显然不能当作真实感情的流露。中方可以用“回答一”直接噎他回去“经历了那样的屠杀,幸存者如果不对皇军‘客气’点,早就死啦死啦了” 不过,现在国内的报道,似乎肯定他的父亲河村男是在日本投降之后,以俘虏身份受到南京人的善待。那也可以很容易地给出“回答二”,只要告诉河村隆之,当时民国总统蒋介石先生发表了广播讲话,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军民同胞今天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蒋介石先生要求每一个军民同胞特别注意。南京是民国之都,是国民党控制下的首善之区,民众对这一“特别注意”履行得好一些,当是正常的。这样的德行,并不能证明屠杀没有发生,只能证明屠杀并不能泯灭人性。

上面两种回答,坚持原则,不亢不卑。组织上应该可以接受。

不过,可以想象,这两种回答,对现在某些干部,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两种回答,都要求敢于直面客观事实和历史真实。“回答一”要求认识到人性有弱点,中国人也会有普世人性弱点,各民族都如此,没什么丢脸的。在占领军的刺刀下,会有一些人表现得比较怯懦。比如金陵十三钗里书娟的父亲,为了生存而讨好占领军。国内媒体既然挖掘出河村男于日本投降后曾在南京当俘虏,那么投降之前他可能也在那里。现在报道里完全略去投降前也在南京的可能性,如果河村隆之能证明他的父亲早已在南京,你怎么办 如果说“回答一”重在客观事实,那么“回答二”则重在历史真实。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南京抵抗日军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的也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不熟悉这些相关史实,就回答不好相应问题。像金陵十三钗那样,国军士兵身上该有国旗标志(如钢盔)的地方,统统涂上泥巴,那就很难想象会去了解蒋介石先生的抗战言论。

这甚至可能授人以柄。假设与河村拉下脸兜底辩论。他放几个金陵十三钗的镜头,问这样一部据说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而且要冲奥斯卡的,国军士兵身上为什么没有标记这符合历史真实吗这都不符合日内瓦公约对于应受尊重的正规战斗人员必须清楚标记的规定啊这问题,还真的有点难以回答。

国外的言论环境,比国内复杂得多。美国人,日本人,甚至非洲人,都可能讲一些我们在国内从来听不到的话。我们的干部出门爱国,面对未预料状况,不亢不卑讲真话,尊重客观事实和历史真实,再加一点幽默感,永远是最佳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