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第21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

“优化方案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第21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 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故本题选D。

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选A。1964~1982年间“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活力衰退,故应选A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由此排除B项;
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
D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3. 2010高考重庆文综卷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解析选D。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时期苏联工业发展的情况。由“保卫莫斯科”可推知它属于莫斯科保卫战时的宣传画。苏联成立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大大减少,排除A;
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二战而中断,排除B;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较少,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甚微,排除C;
二战期间,苏联由于受到德国法西斯入侵,严重影响了工业发展,故选D。

4.2010高考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选C。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前,故答案为C。

5.2010高考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解析选D。题干中的引文有两层意思,以“当然”为分界。前一段说的意思是市场调节发挥了巨大、有效的作用,后一段强调仍然要坚持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不变。言下之意就是,大方向、大主导的国家计划不能改变,只是要稍微放手日益作用显著的市场调节,即“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答案为D。

6.2010高考江苏单科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解析本题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评价新经济政策,并隐性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启示。第1问依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按照题目要求不难回答。答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此问的审题要点是“工业化政策”“理论和实践视角”。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斯大林工业化政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管理模式。第2问第一小问判断的关键在于注意图片下的文字说明,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加以分析判断。苏联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忽视农、轻工业的发展,导致比例失调。第二小问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能力要求高。

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
有明显的倾向性。

一、选择题 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化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选B。发生于1922年又让苏俄农民欢迎的政策最有可能的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只有B项说法与之相符。

3.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解析选B。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三者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4.2012苏州模拟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时代。

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 解析选B。结合关键词“为了工业化”“三四年”可知是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6.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 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 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 解析选A。四个选项的表述极其接近,很显然A、B两项是从目的的角度作的阐述,C、D两项则是从原因的角度作的解析,而在A、B两项中B项是从属于A项的,因此A项是最准确的。

7.图片是历史的鲜活体现。下列两幅苏联宣传画可以反映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解析选B。两幅苏联宣传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8.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无情的国家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苏联能够利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集中人力来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9.“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联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政治经济体制 B.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C.生产管理不善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三个信息一是借鉴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经验;
二是在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
三是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可以判断A、C、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表述有误。

10.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选C。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序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这种模式的修补,没有根本性改革,这与材料的描述是一致的。

11.2012南京模拟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就经济所有制形式而言,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B=F B.A=E C.D=H D.B=H 解析选D。题干已明确C=G两个阶段是相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和G在经济所有制形式方面是一样的,即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所以题目要求是回答前苏联和新中国在经济所有制形式上还有哪两个阶段是相同的。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以推测出B和H两个阶段是一样的,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2.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应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选C。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2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3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