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连斋:论缺陷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doc

朱连斋论缺陷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山东肥矿集团查庄煤矿党委办公室 变革时代,管理制胜。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过程是企业不断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灭缺陷、逐步完善、全面提高的过程。推行缺陷管理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此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体现管理的系统性,激活员工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管理的最佳效能,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当前国有煤矿企业正处在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重组和管理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行缺陷管理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缺陷管理的理论分析。

缺陷管理的定义。

缺陷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操作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管理中的缺陷进行管理的活动。推行缺陷管理的本质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此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体现管理的系统性,激活员工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管理的最佳效能,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它以企业运行中遇到和可能遇到、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到并提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以次制定消除缺陷和改进管理的措施,从而达到使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和效果。

缺陷管理中所谓的“缺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的行为不符合标准、制度、 规程和客观实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物的状态不满足设计、工艺、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三是客观条件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是计划与任务的实施偏离目标和方向。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永远都会存在缺陷,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缺陷,现有的缺陷解决了,新的缺陷又会出现。企业管理比较完善了,但形势由会不断发展,客观实际又会发生变化,过去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又会出现缺陷。因此缺陷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可以说,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的原则。

缺陷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征,在实施过程中,有的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有的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缺陷管理要按一定的原则进行,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和效果。缺陷管理具体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原则。缺陷管理是一项促进企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活动。因而在整个缺陷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态度,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连续性、系统性、平衡性等一系列科学规律,摒弃凭借个人或少数人的主观意志和单纯依靠经验分析问题、定性问题、处理问题,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把不是缺陷的定性为缺陷进行改变,使企业管理失去连续性。

2、效益原则。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内容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缺陷管理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来进行。为此,在企业缺陷管理中要避免追求形而上学的东西,以是否影响效益为衡量标准,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这些缺陷的措施,克服由于经营管理的种种缺陷造成的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比。只有遵循不断提高效益的原则,解决管理中的缺陷问题,才能使企业员工认识到缺陷管理的效果,为推行缺陷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

3、合作原则。在实施缺陷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管理者和员工密切合作的原则。缺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管理者与员工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因此,管理者一方面要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员工,一方面还要注重与全体员工密切合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研究 分析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4、快速原则。在实施缺陷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还要坚持快速、准确和高标准的原则,把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5、慎重原则。特别是在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等事关企业长期性、稳定性的管理缺陷,要慎重研究,避免企业管理中的朝令夕改和顾此失彼。

缺陷管理的价值。

缺陷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人力、生产、营销、财务、公关、信息和文化,通过缺陷管理研究能够揭示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缺陷,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使企业生存风险降低到最小。企业生存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能力有限性、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企业风险与企业拥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质量和结构的约束。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是有限的,而企业所面临的客观风险却是无限的。当外部环境的变化,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与难度超过企业的能力时,风险便可能发生。企业风险还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的要素有关,即与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素质、能力、风险意识、风险倾向、风险处理技巧有关。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的对外部环境辨别错误,对风险活动决策失误,对生产经营活动估计的偏差,对风险过程监控不力,以及缺乏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均可能导致主观风险的产生。另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市场状况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出现;
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需求偏好等等,都会在客观上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通过实施缺陷管理,认识和把握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以对其有利或不利的方面进行正确选择,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存风险。

2、企业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者往往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消极等待,或者盲目出击,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仔细研究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将有可能对企业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只有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自己企业将要受到损失的领域和时机,客观地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即将面临的危机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危机发生之前把握住有利时机抢先采取行动,才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损失。即通过对企业缺陷进行研究,合理地保存企业必需的资源配置,使企业避免失败和危机。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期望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来获得企业快速增长,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只有善于深刻反省和检讨的管理者,才能把握缺陷产生发展的规律,找到可能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企业长足进步和发展。发现缺陷,研究缺陷,才能有效地避免缺陷。消灭管理中的缺陷,对于实现企业长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缺陷管理实际是一种创新发展的过程。一种已经存在的东西,当它的缺陷被逐一的找出来并加以解决后,也就是另一种东西被创造出来了。缺陷管理是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善于发现缺陷就容易取得成功,缺陷发现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只有加强管理,消除企业运行中的缺陷,努力实现 安全管理零事故、质量管理零次品、生产管理零浪费、设备管理零故障、班组管理零违章、人才管理零空档、经营管理零漏洞、战略管理零失误,才能确保企业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中缺陷状况分析。

我国煤炭企业状况分析。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xx年,全国共有各类煤炭企业5206个,其中大型煤炭企业105个,中小型煤炭企业5101个,煤炭总产量达到21.9亿吨,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0.2亿元。在看到近年来煤炭企业发展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加快推动煤炭企业发展转型,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加快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煤炭产业的发展水平上,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进一步暴露,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新问题又开始显现。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市场供求变化,过剩隐忧加剧。受价格利益的趋动,部分煤炭企业急功近利,盲目提升产量。xx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1.9亿吨,比1998年增加8.4亿吨。产量的过剩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企业很不相适应。煤炭的需求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是今后煤炭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一个的问题。

2、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行业固有缺陷呈多发性。我国煤炭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查明资源储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8。在尚未利用的资源量中,可供建井利用的煤炭资源仅占16。作为资源性行业,煤炭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占有资源。能否占有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建国以来,国家长期煤炭短缺,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国有重点煤矿不得不长期超强度开采,特别是近两年,随着煤炭经济运行状况的好转,多数煤炭企业都在大幅度提升产量,即而造成的是资源锐减,矿井衰老,后续发展潜力较小。如我们查庄煤矿1968年建矿,经过38年的开采,煤炭资源日渐枯竭,接续日趋紧张,现在不得不进行深部开采,有的工作面已经达到500水平以下。

3、安全形势严峻,煤矿各类事故高发。尽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水平。xx年,特大事故起数上升34.9%,全国接连发生4起一次遇难百人以上矿难,全年煤矿死亡接近6000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的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进入市场后源头把关不严,产业结构失衡,增长方式落后,企业管理薄弱又陆续显现出来,给 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加强安全生产,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遏制煤矿等特大事故的多发成为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4、企业遗留问题较多,改革发展滞后。煤炭企业富于人员、不良债务、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比较沉重,职工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大型国有煤矿企业改革还不到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企业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进展缓慢。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国有企业共性问题,也有煤炭企业固有问题;
既有计划经济下遗留的问题,也有在市场经济转变中遇到的新矛盾;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看,作为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最深的煤矿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机制的惯性思维和管理方式作用下,导致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等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很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相适应,因为管理方面的低效能、高消耗;
低效益、高浪费等实质问题给企业造成了明显的管理损失,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正是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还没有真正全面形成。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煤炭企业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表现在处理生产能力与市场供需的关系上,重生产、忽视市场需求的现象在煤炭企业还广泛存在;
品种、质量与节能、环保不相适应;
质量、价格、服务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遇到困难和问题,靠政府解决的比较多,依靠市场解决的比较少。

我国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中现存缺陷分析。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随着市场发展变化和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一些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现实缺陷也日渐凸显,这些缺陷呈现出了多发性、隐蔽性、高危性、波及性等特质,主要体现在 1、企业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更新。由于受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煤炭企业内的一些干部职工想问题、干工作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发展意识,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性大,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大,一次就业定终身,吃喝拉撒睡,生劳病死退,全都靠企业、靠单位。“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企业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导致企业经营发展不尽人意,有的刚刚走出困境,有的还靠补贴过日子,有的带着亏损的帽子。

2、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创新性。我国的煤炭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国家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煤炭企业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致使创新意识弱化,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战略策略不能很好的把国家政策法规与企业现有的发展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有的煤炭企业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