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二、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Am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Am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1.2 追寻不变量 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1) (2) (3) 分析 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总结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课件参考案例一种测速原理 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则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3、实验方案 3.1 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及分析(a-1)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4 m24 m14 m24 速度 v19 v20 3 6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a-2)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4 m22 m14 m22 速度 v19 v20 4.5 9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a-3)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2 m24 m12 m24 速度 v16 v20 -2 4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b)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4 m22 m14 m22 速度 v10 v20 2 - 4 mv mv2 v/m 实验记录及分析(c)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4 m22 m14 m22 速度 v19 v20 6 6 mv mv2 v/m 3.2 用小车研究碰撞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五、板书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基本思路(一维碰撞) 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 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 2.需要考虑的问题 碰撞必须包括各种情况的碰撞 物体质量的测量(天平) 碰撞前后物体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门或打点计时器等) 六、课后作业 优化方案 七、教学辅助手段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 八、教学反思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
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2、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 【演示】事先在一个白铁桶的底部垫上一层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一个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白铁桶里,事先让学生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并没有象学生想象的那样严重发现鸡蛋不会被打破 演示实验2缓冲装置的模拟 【演示】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释放后重物下落可以把细线拉断,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就不会断了 【让学生在惊叹中开始新课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
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
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
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皮轮胎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又不希望这样,比如用铁锤钉钉子。这些现象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1、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师给出问题(投影) v′ v F 假设一个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时刻初速度为v,在t′时刻的末速度为v′,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自己推导。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 推导过程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 合力Fma 由于, 所以, (1) 结论上式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式 2、动量定理 教师将(1)式写成 (2) (师生讨论上式的物理意义) 总结表达式左边是物体从t时刻到t′时刻动量的变化量,右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与这段时间的乘积。(2)式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就越大。这个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教师(讲解)物理学中把力F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力的冲量,记为I,即 ,单位Ns,读作“牛顿秒” 将(2)式写成 (3) (3)式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讨论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不是恒力,对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应该怎样理解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选修3-5教材24页第一段,理解动量定理的过程性 总结尽管动量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有关公式在恒定合外力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可以证明 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在实际中我们常遇到变力作用的情况,比如用铁锤钉钉子,球拍击乒乓球等,F F 0 t0 t 钉子和乒乓球所受的作用力都不是恒力,这时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某一个恒力的作用,则该恒力就叫变力的平均值,如图所示,是变力与平均力的F-t图象,其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冲量的大小,当两图线面积相等时,即变力与平均力在t0时间内等效 利用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计算的问题转化为较易计算的问题 3、动量定理的方向性 例如匀加速运动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同,匀减速运动合外力冲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反,甚至可以跟初动量方向成任何角度。在中学阶段,我们仅限于初、末动量的方向、合外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即一维情况),此时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首先要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

v′ v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以速度v向右运动,与墙壁碰撞后反弹的速度为v’,碰撞过程中,小球所受墙壁的作用力F的方向向左。若取向左为正方向,则小球所受墙壁的作用力为正值,初动量取负值,末动量取正值,因而根据动量定理可表示为Ftp′一pmv′一(一mv)mv′十mv。此公式中F、v、v′均指该物理量的大小(此处可紧接着讲课本上的例题)。

小结公式Ft p′一P△p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可以跟初动量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演示实验3小钢球碰到坚硬大理石后返回 4、应用举例 下面,我们应用动量定理来解释鸡蛋下落是否会被打破等有关问题 鸡蛋从某一高度下落,分别与石头和海绵垫接触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也即初动量相同,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即末动量均为零,因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量相同。而两种情况下的相互作用时间不同,与石头碰时作用时间短,与海绵垫相碰时作用时间较长,由Ft△p知,鸡蛋与石头相碰时作用大,会被打破,与海绵垫相碰时作用力较小,因而不会被打破 接着再解释用铁锤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