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师院校教学特点的声乐教法研究】 少儿声乐教法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唱、弹、讲、教全面发展的师资力量。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怎样使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三至四年的时间内既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又具有师范教学的能力,无疑是个难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摒弃落后的旧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推陈出新,探索高师声乐教学的新路子。
  
  一、教学内容要全面
  
  现在高师音乐专业大部分采用的作品都是从众多声乐文献中精选出来的,应有计划地演唱一部分。练声曲从技巧上应着重学习音阶的演唱方法。作品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提高声音的歌唱能力上,最好的方法是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选曲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但为了彻底改变学不能用的状况,声乐即兴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根据音乐教学大纲编写一些实用的即兴演唱谱例,上课形式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人课相结合,让学生融会贯通,将会收到明显的实效。同时,教学中还应从作品的结构、情绪、创作背景运用等方面对作品作详细的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此类歌曲的特点,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不同的音乐形象,运用不同的情绪来表现,同一首作品通过力度、速度、音色、音区的变化也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避免教学中公式化、教条化,使同学们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实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双基教学目标。为方便学生就业,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大纲编写一些实用的优秀少儿歌曲谱例,让同学们灵活演唱,熟练掌握,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师院校声乐教学大都采用“一对一”的小课形式,这种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像声乐的发声原理、声乐的发展史、声乐的教学法等共同内容的重复讲解,会造成师资资源的浪费。因此,声乐教学应在充分发挥“一对一”上课优点的同时,有计划地加入小组课或集体课,除了讲些基础共性的内容外,还可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锻炼胆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在小组课教学中让学生互提优缺点,提高鉴赏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能够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进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技巧学习时应注意几个结合:练声曲慢快结合,连跳结合,练演结合,艺技结合。只有把以上每个结合循环往复,才能精益求精,达到艺术与技巧的完善统一。
  现在很多高校都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声乐教室,要充分利用、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以往高师声乐教学以经验教学法为主,都是手把手、口传心授、师徒传艺式的个别授课,教学中比较强调技术训练和追求声乐表演为最终目的,理论知识不够完整系统,同时技能技巧又不能达到专业声乐表演的程度,使更多的学生半途而废,造成资源的浪费。实践证明,这一新的教学形式顺应音乐教学改革的趋势,能较好地体现高师办学特色,为高师声乐综合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多媒体声乐集体课不是传统声乐教学的简单补充,而是全新意义的音乐学科课整合。听觉教学,通过课堂的练声练习,让学生听辩音色色彩变化,培养学生对自己声音音响的聆听习惯,增强声音、色彩的记忆力。
  
  三、尊重师范教学规律
  
  高师院校学生嗓音发育已接近成人,十几年的生活习惯形成的单维思维会阻碍多声部音乐的学习,他们嗓音条件相对成熟,在理解力、意志能力等方面大大优于儿童,又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加上方法得当,渐进与速成相结合,扬长避短,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个别有基础但毛病多的学生,也应做认真细致的分析,不可因毛病多而简单否定,那样会刺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的进步。
  高师院校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大多会遇到先热后冷的情况,主要是技能技巧练习枯燥无味、期望值过高而短期内又无法实现造成的。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不可能产生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声乐学习的过程包含了若干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和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善于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
  当然还有其他影响学生进步的情况,如偏科、骄傲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教学规律,科学处理各种矛盾。在考试制度上应该让考试内容结合大纲,期末从上报考试曲目中抽取,建立多项激励措施,如超额完成作业及参加音乐会等按比例加分等。
  声乐课是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基础课,在声乐技能技巧及曲目的学习中,会触及到调式、调性、曲式、欣赏以及风格流派等多种音乐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实践,是最能全面体现音乐综合修养的基础课程,声乐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必将推动其他音乐课程的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