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2007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金融界谈论的主要话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从3月份的8.3%升至8.5%。与此同时,自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上涨态势。如何理解这两大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我国出现双高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先从分析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入手。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由此,考虑我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了。这也被以后的人民币不断升值所证实。
  
  二、通货膨胀的内涵及现状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在经济学文献中通货膨胀大多被定义为: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度量有3种形式:消费物价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编制;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制成品、原材料、中间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编制;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通货膨胀的类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疾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为需求拉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2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来源:http://www.xgtj.省略/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257)
  3.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主要因素―――结构性因素。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供给结构的失衡引起的。我国的现状是:在产品结构上“过剩”与“不足”并存。城市市场,大量的一般性劳动密集型产品供过于求,而许多高档的高技术产品则供不应求。但在有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大量的工业消费品因缺乏实质性的购买力而无法销售,能满足现实农民购买力的商品却供不应求,城市和农村无法实现消费的转移,是供求结构错位,是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次要因素―――货币供给量。货币的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是否有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压力和迹象呢?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实际上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会增加货币供给。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瑞典的经济学家卡塞尔首次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反映了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关系。(1)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货币各自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2)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E)被定义为基期汇率EO与两国价格指数的乘积,即 E=EO*(1+i)/(1+I)。其中,i 和I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加易于得到。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与我国通货膨胀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我国的状况却截然不同。难道是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当然不是。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所决定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开放,我国至今实行的是对贸易的强制结售汇制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的引导下,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可见 ,从市场实际外汇供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完全依靠着央行在汇市单方面的买汇干预才避免了汇率大幅升值的。而在国内,由于供给结构的失衡,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展,同期通货膨胀率远大于人民币的升值,因此实质上,人民币在国内是贬值的。这就能够解释我国出现了双高现象的原因,即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与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并不矛盾。
  我国如何来应对此次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呢?笔者有几点建议如下:
  (1)从外汇储备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减少外汇的相对储备量。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而事实上,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已大大超出正常标准。因此减少外汇的持有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实施多种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面对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 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如央行 2007 年已经连续 10 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普通存款金融机构将执行 14.5%的存款准备金标准。根据我国当前资本泡沫迅速膨胀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实施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出击。央行应继续提高利率水平, 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形成稳定的紧缩性政策预期, 抑制货币需求, 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现象降温。同时, 应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央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 适时适量地出售有价证券, 以缓解货币量供应过度的局势, 还可以向部分贷款数额增加较快、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进行货币回笼。
  (3)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 防止资本快速进出
  为了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防止国际游资进出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应当加强对国际游资出入境的监管力度。笔者建议借鉴国外的做法, 如:对以非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外国资本实行半年期的没有补偿的储备要求方案, 超过半年后方可使用; 对以非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短期外国资本征税, 比如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股票征收 1%的税 ( 巴西1994 年曾实施过此措施);或者限制短期外汇信贷或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通过以上做法可缓和国际资本迅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引起价格的哄抬,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短期内的撤离行为引起的经济动荡, 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彪如. 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刘志华. 以往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批判 ――转轨经济的货币需求膨胀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3(6).
  [3]娄丽丽.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7(7).
  [4]陈国辉, 段鹏.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J].宏观经济管理.2007(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