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善治”的有效路径——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找准“善治”的有效路径——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制度安排,向世人清晰展现了一幅决胜全面小康、奔向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以下是韩美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找准“善治”的有效路径——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善治”源于“善制”,但“善制”不等于“善治”。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否则便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有“制”更有“治”,找准“善治”的有效路径,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找准“领导路径”,发挥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笃定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学深学透党的创新理论,精准把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下大气力解决好党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确保党的各项制度和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要推进改革创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在巩固好已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持续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坚持党领导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改革创新中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找准“服务路径”,突出人民的最高位置。我国国家制度植根民、服务于民,最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要坚持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把基层作为改革的试验场,把人民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制度制定时充分发扬长兴“河长制”、小岗“红手印”、诸暨“枫桥经验”中人民迸发出的首创精神,完善制度时充分吸纳人民对制度的意见建议,切实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不断激发蕴藏于人民的无穷力量。要坚持为了人民,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初心”,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落实好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医疗卫生、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等制度机制,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找准“操作路径”,释放执行的强大力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要增强制度执行意识,把强化制度执行作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各级党组织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切实在制度的约束下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不断增强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考评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党建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配齐、配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力量,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监督队伍,切实在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卯足劲、做足功,真正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感得到、摸得着的治理优势。

  找准“保障路径”,强化法治的坚实后盾。今日之中国,法治贯穿于各个治理环节;制度要顺利运转,离不开法治的坚强保障。要坚定法治信仰,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式,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坚持“‘一断于法’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为制度运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平衡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将改革和法治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在法治保障下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制度运行中强化法治思维、深化法治理念,切实推动法治与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