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何以“死了”:活人被配阴婚会不会死

  摘要:由于“死”的语义不同,“V/A+死+了”构式可以分化出带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表结果义的“死”记为死1,表程度义的“死”记为死2,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来分析“死2”,即“死”字活用的情况。
  关键词:死1 ;死2 ;句法 ;语义;语用
  
  1、引言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513)认为 “死”可以表示:(1)死亡,如“打死、杀死、病死”;(2)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如“水沟已经填死”“别把话说死”;(3)达到极点,如“忙死了”“闹死了”“气死我了”。前两种都有“死了,不动弹”之意,表示动作或形状的结果,记作死1;而后一种意思却与“死”的本意无多大关联,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记作死2。由于“死”的语义不同,“V/A+死+了”这一构式就分化出了表结果的“V/A+死1+了”和表程度的“V/A+死2+了”。
  笔者仔细查阅《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字典》(1991)和《3500常用字十用词典》(1991),并通过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进行验证,找出了适用于“V/A+死2+了”构式的128个字,109个词语:矮、暗、薄、笨、憋、冰、惨、潮、吵、沉、撑、愁、丑、臭、蠢、催、脆、盯、颠、淡、短、冻、陡、饿、烦、干、怪、贵、恨、害、憨、狠、厚、滑、坏、慌、急、挤、假、贱、僵、强(犟)、紧、静、旧、窘、烤、坑、渴、坑、抠、苦、狂、亏、困、辣、懒、烂、累、冷、凉、乱、麻、慢、媚、闷、腻、难、闹、嫩、粘、腻、怕、胖、破、气、呛、轻、穷、热、晒、摔、傻、少、摔、俗、酸、疼、痛、歪、闲、咸、险、像、小、笑、斜、凶、羞、熏、严、痒、油、硬、冤、远、晕、赚、撞、脏、胀、重、麻烦、霸道、白痴、憋屈、别扭、差劲、惭愧、迟钝、粗糙、胆小、倒霉、堕落、丢人、恶心、尴尬、固执、孤单、孤独、孤僻、规矩、害怕、狠毒、后悔、慌张、荒唐、荒凉、奸诈、健忘、娇气、骄傲、狡猾、紧张、惊奇、惊讶、刻板、可恶、夸张、狂妄、抠门、恐怖、邋遢、潦草、冷漠、冷淡、冒失、没趣、迷茫、敏感、难吃、难看、难堪、难闻、难听、难受、懦弱、泼辣、奇怪、轻狂、软弱、肉麻、散漫、伤心、扫兴、贪心、痛苦、顽固、顽皮、委屈、无聊、消极、小气、邪门、心酸、心疼、羞愧、幼稚、野蛮、遗憾、冤枉、郁闷、糟糕、自卑、自私、爱、多、逗、乖、好、俊、快、阔、乐、美、巧、爽、甜、想、笑、香、聪明、疯狂、感动、搞笑、高兴、激动、能干、漂亮、勤快、勤奋、爽快、坦荡、羡慕、幸福、悠闲、勇敢。
  2、句法分析
  2.1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
  1、最常见的是充当谓语。例如:
  (1)他这人真是笨死了!
  (2)你竟然相信他,真是天真死了!
  (3)每天有专车接送,她真是幸福死了!
  2、充当补语
  (4)老师的一番话说得他羞愧死了!
  (5)这衣服做得难看死了!
  可以看出,在充当补语时,动词后面一般要加上“得”,才能用“V/A+死2+了”结构(胡献献,2008)。
  3、充当状语
  (6)他穷死了也不开口借钱。
  (7)她伤心死了再也说不下去。
  2.2时间副词的有无
  在“V/A+死1+了”结构中,“死”是结果补语,因此前面可以加表“完成”的时间副词来和这种结果相照应,如“已经、早、早已、已、早就”。而在“V/A+死2+了”中,“死”是程度补语,整个结构就不能与表“完成”的时间副词连用(吴长安,1997)。例(8):
  V/A+死1+了V/A+死2+了
  已经打死了已经填死了*已经闹死了
  早已打死了 早已填死了*早已丑死了
  早就打死了早就填死了*早就忙死了
  但是“V/A+死1+了”和“V/A+死2+了”都可以加“快”“快要”“都快”“差不多要”一类表将来时间的时间副词来修饰(同上)。例(9):
   快要打死了快要填死了快要忙死了
  需要指出的是,“V/A+死2+了”加上表将来的时间副词就变为了“V/A+死1+了”,此时“死”表示结果意。
  2.3 否定形式的有无
  “V/A+死1+了”可以加“没、没有、不”来构成否定式,但 “V/A+死2+了”却没有否定式(侯瑞芬,2005)。
  例(10): V/A+死1+了V/A+死2+了
   打死填死闹死了
   没打死没填死*没闹死了
   打不死填不死*闹不死了
  3、语义分析
  3.1 对“死2”的语义分析
  前面已经说过,在“V/A+死2+了”结构中,“死”是程度补语,表示程度到达极点。“V/A+死2+了”结构是指V的动作行为或A的性状达到了极点,例如:
  (11) 这两天写论文,可把人忙死了!
  (12) 他一直在病床前陪着她,直到康复。她感动死了。
  例(11)是表示忙的程度到了极点;例(12)则表示感动的程度很深,到了极点。
  3.2 对V/A的语义分析
  通过对能够进入“V/A+死2+了”结构的237个字、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语义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程度义
  因为“死2”是程度副词,能够用它来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当然必须具有程度义(胡献献,2008)。例如:
  (13)有点乱――乱――非常乱――乱死了
   有点天真――天真――非常天真――天真死了
   有点喜欢――喜欢――非常喜欢――喜欢死了
  (2)多为贬义
  对于这237个能 入“V/A+死2+了”构式的字、词,其中褒义字、词仅32个。部分中性词在进入“V/A+死2+了”构式后也带有了贬义色彩(及轶嵘,2000)。例如:
  (14) 多――多死了胖――胖死了热――热死了烤――烤死了
  3.3 对宾语N的分析
  先看例(15):
  V/A+死1+了
  打死了打死了只蚊子打死只蚊子了蚊子打死了
  堵死了堵死了这条路堵死这条路了这条路堵死了
  V/A+死2+了
  忙死了*忙死了人/我/他/张三忙死人/我/他/张三了
  多死了*多死了人/我/他/张三*多死人/我/他/张三了
  满意死了*满意死了人/我/他/张三 满意死人/我了
  *满意死他/张三了
  通过对例(15)的分析,我们发现:
  (1)“V/A+死1+了”结构通常都带宾语,如果没有宾语,则一定是受事主语,整个句子表示被动意义。
  (2)“V/A+死2+了”结构一般不带宾语。
  (3)“V/A+死2+了”结构如果带宾语,宾语放在“死”与“了”之间,而不能放在“死了”之后,即只能是“V/A+死2+N+了”。
  (4)“V/A+死2+了”结构如果带宾语,宾语通常是‘我’或‘人’,‘人’也是指说话人自己。但有时也可以是“他,张三”等名词。但是该名词一定不可以是“数+量+名词的结构,否则该结构中的“死”就不再是表示程度意义的“死2”,而是表示结果意义的“死1”(马庆株,1992)。例如:
  (16)这两天事真多,累死了!
  这两天事真多,累死人了!
  这两天事真多,累死了一个人!
  (5)“V/A+死1+了”结构带宾语,因“死”的不同含义而分为两种情况:表示“死亡”的“死”的宾语是有生命的,而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的“死”的宾语是无生命的;“V/A+死2+了”结构带的宾语都是有生命的(吴长安,1997;侯瑞芬,2005)。
  4、语用分析
  “V/A+死2+了”多用于口语中,表示程度达到了极点。但是,明明是活人,为什么总说“死了”呢?
  根据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交际双方只有遵守合作原则,才能达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他还指出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便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implicature)。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
  说话要贴切。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1) 避免晦涩的词语;
  2) 避免歧义;
  3) 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
  4) 说话要有条理。
  (Grice, 1975:307-308;转引自何兆熊,2000:154)
  很明显,“V/A+死2+了”句式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便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试比较:
  (22a)这趟车真慢。
  (22b)这趟车慢死了。
  (24a)好幸福。
  (24b)幸福死了。
  比较发现,使用“V/A+死2+了”句式,表明V/A的程度达到了极点,增强了语用效果。
  5、结论
  本文对“V/A+死2+了”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发现:该结构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状语;可以加表将来的时间副词,但不能与表“完成”的时间副词连用;该结构没有否定形式。接着,本文对死2、V/A以及宾语N进行语义分析。最后运用合作原则对该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恰当地使用“V/A+死2+了”句式可以加强V动作行为或A性状、感受的程度,极富夸张色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何兆熊 .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贺龙平. “动词+死”结构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初探[J]. 湖南第一师报,Jun.2008 Vol.8 No.2。
  [3]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un.2005 Vol.19 No.2。
  [4] 胡献献. “V/A死了”结构的语义语法分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Nov.2008。
  [5] 及轶嵘. “想死我了”和“想死你了” [J]. 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6] 刘艳. “VP/AP+死+了”与“VP/AP+极+了”结构的对比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7]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商务印书馆,1999。
  [8] 马庆株. 汉语动词和动词结构[J].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9] 吴长安. 口语句式“W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J]. 东北师大学报,No.1 1997。
  [10] 薛红.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J]. 汉语学习,1985(4)。
  [11] 张谊生. 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2] 朱德熙.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 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8级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