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飞过那洱海苍山是什么歌【盐花飞过奋进歌】

  我的寿光的朋友郝漫生先生,几年前送给我一本叫《绿野飞歌》的歌集,我细翻了一下,顿时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他是山东乃至国内比较出名的作曲家,就出生在寿北地区,因此,对此地的人文环境有特别的感觉,这些年来他呕心沥血,笔耕不掇,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希望在明天》是这样写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水紧相连,一片片的养虾池望不到边,千里滩涂银山起,万亩草场牧歌还。长长的垅,方方的田,泉水流不断,白云底下堆粮棉,绿色的希望在田野,神州处处尝菜鲜!还有一首《我爱这片带咸味的土地》写道:大海翻卷着浪花,海风从头上吹过,卤水从地上流出,四周是高高的盐坨。我们在这里战斗,我们在这里生活。我爱这片带咸味的土地,让青春在这里发光发热!滩涂多么宽阔,池水映明月,骄阳与我作伴,扒盐机为我唱歌。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创业。我爱这片带咸味的土地,让汗水在这里挥洒!这些动情的歌词,配上欢快、悠美的曲子,便成为一首完整的歌。这就是寿北特有的盐海风光。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主人公,他是干过多年农村支部书记的行家里手,风风雨雨这些年过去,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执着追求和开拓精神,把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村庄。他就是侯镇刘家官庄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刘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宗先。
  我们采访刘宗先董事长,正值秋冬交替时节,秋天,对于任何人说,都会寄于一种别样的情感:落叶知秋,天高云淡,雁南飞,寒冷来临。可对于善于统筹、立足长远、经略原盐长期发展的刘宗先来说,情景就大不一样了。在刘宗先的眼里,看到的是收获,关注的是发展。像天气变化,工人工资的发放状况,工人的思想动态,生产原盐的设备维修、保养、更新,海水的卤度,盐价的市场行情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时机等,都是他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公司职工的眼里,董事长刘宗先是个为人低倜,开拓奋进的领导,最大的优点是睿智,能够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适时果断决策,往往收到神来之笔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刘宗先大胆的决定,给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寿光市侯镇刘家官村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个拥有制盐面积40000多亩。职工六、七十人的中型公司,是刘宗先在任该村支部书记时创办的公司,是该村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阳光型支柱产业。可以说,刘家官庄村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一条经济命脉,为推动该村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一流成绩,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鼓励,先后被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百强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寿北开发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作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宗先也在任职以来先后被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潍坊市企业家、潍坊市劳动模范称号,并连续二十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当选潍坊市党代表、寿光市党代表和寿光市人大代表。因为侯镇刘家官庄村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刘宗先任该村支部书记期间创办的,加之刘宗先刚刚离任支部书记之职,又重新经营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继续为该村的村民谋福。故记者泼撒浓情重墨报告他多年担任支书事迹的点滴。我们知道这点滴的事迹与他的事业的全部相比,可谓是沧海一粟,然而它能激起生活的浪花,能催人奋进,教人奋发向上;能鼓舞人心,自觉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报道的灵魂。
  人生如梦,人爱做梦。梦与生俱来,梦不离左右,而他却把好梦变成真。到过寿光的人会听到这么句似懂非懂的话:寿光的葱,北大洼的风。之所以不太懂的原因,大多是你专注在葱与风的联系上了。如果你是个走南闯北的人,你会知道在山东各地,寿光葱与章丘葱最有名,它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个头大。说到这里,聪明的你就不难理解了,寿光的葱大,北大洼的风自然也就不小了。你一定会问,北大洼的风与我们的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呢?对,刘宗先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北大洼人。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南菜北盐的格局是历史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寿北人感受的生活是贫穷。翻开刘宗先的人生履历表知道,他是1948年生人,经过小学、初中毕业后,23岁的他担任了该村团支部书记,1975年他担任该村副书记,一年后担任该村支部书记。在村民看来,不到三十的刘宗先就当上村里的“一把手”,又风光,又招人羡慕。而对他来说,地位的升迁,不是荣耀的问题,更多的却是责任,和多数有志之士一样,刘宗先也有个多梦的季节,特别是在他担任支部书记之后。那时候在他的脑海里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带领刘家官庄村民共同致富?如何才能使村民富裕?这一连串的问号常萦绕他的脑际。然而梦想却总成不了现实。我们知道,在庞大的中国,真正掀起巨大的农业革命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侯镇刘家官庄村的实际情况又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寿北频临渤海,盐碱地多,可耕地少。这是制约地域发展的关键。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说是长期生活在“公社化”环境中的人们,却摆脱不了思想开放的桎梏。但有发展经济的动作,不论是集体经济或个人经济,脑海中立马显现出“资本主义尾巴”和“投机倒把”的影子。这在刘宗先看来是正常的事情。他清楚农村人的思想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干任何事不可能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有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为此,他不遗余力。他觉得干任何事情应先入为主,等靠会坐失良机。因此在他担任支部书记的几年间,着手干了不少事,使村集体和个人经济有了较大改变。我们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世世代代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而刘家官庄的大部分土地多属盐碱地,只长野草不打粮,寿北农民的生活可想而知。担任支部书记不久的刘宗先踌躇满志,挖空心思地想着点子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而此时国家正处的经济复苏期,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极不明朗,一些大的动作因人的认识不同,在允许与违法之间难以界定,因此刘宗先在初期的“小打小闹”中成果丰硕,使集体和村民从中受益匪浅,使邻近的村民刮目相看。随着该村经济不断发展,刘宗先把该村的重点用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集体、村民经济上来。现在拥有800户2500多人的刘家官庄村土地总面积是3240亩,原先的可耕田却没有那么多。这里面浸透着刘宗先的许多心血:带领广大村民,风餐露宿,深挖排碱沟,变荒碱地为良田,扩大了农作物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种植经济效益高、抗碱性强的作物,并大面积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效果明显。九十年代初期,经济势力较强的刘家官庄村与附近几个村庄相比,已渐成鹤立鸡群之势。当家人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原盐生产上。他们在刘宗先的号召和带领下,靠集资和贷款,最早办起了村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年老天也真长脸,生产的原盐不仅质量好,产量也不错,销售后除还清了贷款外,还有盈余。第二年附近的村庄纷纷效仿,可因无有大的销路而造成大量积压。有些销售商找到刘宗先,愿意降低价格请他帮助销售,按理说这会给刘宗先带来一个发财的机会,销售商愁销路,愿意自降价格,而刘宗先客户多,销路不成问题,从中挣钱也在情理之中,可刘宗先没有那么做,他电话调整了几个客商,硬是分文没取。几个好友相聚,有人调侃他:刘书记,放着到手的钱你不去挣,你还想挣什么钱呢?刘书记说了句极富哲理的话耐人寻味:诚信。诚信有时比钱更重要。刘家官庄村几乎在创建盐场的同时,率先在寿北这块特有的沿海地带,最早发展优质苹果450亩,打破了盐碱地不长苹果的历史。现在勤于管理的刘家官人,普遍认为,年年苹果产业的大丰收,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该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在一次外出途中,他无意间听说种冬枣很挣钱,这下让他又高兴了几天。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栽上枣树就挣钱。只要水肥、管理跟上,种枣树当年结果受益。说干就干,刘宗先带上几个人去乐陵等地方进行考察,并引进部分冬枣苗试种,第二年经过试种成功后,刘宗先发展种植冬枣400亩,当年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刘宗先还引导村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业生产,现经营盐田6万多公亩,年产原盐20多万吨,总收入2000多万元。在农业生产上,该村始终坚持“五统一”,农田作业全部机械化,并加大农业投入,投资230多万元打深打井10眼,做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克服了土地差的不利条件,粮田做到了高产稳产;村内运输业、养殖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是我市百强村之一。富足的刘家官庄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科技的投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从2003年开始,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对村内的所有大街进行了绿化和硬化,并全部铺设了下水管道,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投资30多万元使该村卫生室配套设施齐全,达到了省级标准;投资200多万元对该村校舍进行改造,成为潍坊市达标学校。村民安居乐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在村支部书记岗位上因卓有成绩调任侯镇水利站工作,只至2008年退休,退休后的刘宗宪不甘寂寞,至今担任村盐业公司董事长,去经营他昔日创办的盐场,为父老乡亲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秋冬交替的季节,记者踏访这块富有生机活力的热土,听听村中中老年人愉快的笑声,我们看到了侯镇刘家官庄村人的现在和未来。刘宗先的业绩,显示在人们那喜悦的眉梢间,他的名字刻在了人们的心头上。
  三十年的村支部书记生涯,让侯镇刘家官庄人走进了别一片新天地。而刘宗先却丝毫不感到满足,他把建设新家园的重任寄托在了他经过深思熟虑、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的刘希龙、刘希波身上,愿扶上马,送一程。
  让大地作证,盐花飞过奋进的歌,飘荡在寿北大地的上空,辉煌那勤奋进取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