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渲染与真诚写作】 真情的守候真诚的你

  摘要:文章的震撼力来自于真情实感。作者的成功来自于真诚地付出。本文对作者当前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点评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写作;作者;真情;真诚
  
  有许多作者都处在各行各业工作第一线,对各方面的情况有着最先的感触,最丰富的体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写作热情高,有写作的冲动,有在写作中获得丰收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在写作中时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
  在不少青年作者的稿件中,时常可以看到“我不理解”、“难以理解”、“无法理解”之类的文字。看到那么多不理解,看到作者对什么都不理解,不禁令人对作者情感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有一篇稿件本意是要赞美红烛,歌颂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但作者却对红烛表示不理解,说“猜不透红烛中怎么会孕育希望”、“总有一天我会明白红烛为什么燃烧,为什么独自忍着煎熬的痛苦,却把光亮照向人们。”既然作者对红烛不理解,又为何要对她赞美呢?又怎么可能激发出赞美之情呢?还有一篇稿件提到,对海“总也无法理解那深邃的内涵。”我想,既然作者已经认识到海的内涵是深邃的,这“深邃”之说本身就是一种理解,怎么又会“无法理解呢”?
  可见,作者的真情实感问题已摆在了我们面前。眼下,“不理解”、“狐独”、“苦闷”等等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用语,大量地充斥在青年朋友们的各类作品里。诚然,对作者是否真是具有这种心境并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但事物总是具有多面性的。就一个人来说,每日每时都处在苦闷和孤独状态的恐怕不多。面对任何事物都难以理解、无法理解的也为数不多。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把一种什么样的情调作为抒发的主体。令人吃惊的是,在当前许多青年作者的稿件里,这种令人费解、令人遗憾的狭隘心境的流露,甚至是无病呻吟已成了一种时尚。什么都不理解,动不动就感到孤独和忧伤,只能反映出一幅身骨柔软、感情脆弱的病状,其形象是弱不禁风的,其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况且,不少作者所反映出来的还未必是真情实感。正如古人所批评的那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由感触到生情,这是一种升华。任何一位作者,无论他的写作过程多么轻松,都不可能回避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认识的过程。要反映一种事物,要塑造一种形象,要表达一种感情,作者不仅要对事物反复理解,而这种情感通过文字传播,还必须在脑子里进行精细的加工和提炼,使其精神得到升华。不管是什么作品,它所表达的意境和心境都不能凭空胡编滥造,都应该与社会生活这一大环境相吻合。写作与干其它事一样,需要真诚,来不得虚情假意,偷不得懒。
  作品写得漂亮与否,不在于形容词罗列多少,不在于时髦用语引用多少。提倡作品的含意深刻,并非要作者去拐弯抹角,写那些谁也看不懂的文字,表现那种令人莫名其妙的感觉。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最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去揭示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美好的形象,抒发出真情实感,这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时尚。因为当今时代,质朴、纯真,已不仅公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普通的时代精神,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往往都把求真和务实当作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养。唯有此,我们的作品也才能具有感染力,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二)
  作者情绪的真诚表达,往往是作者本人务实风度的真实写照。作者诚实地付出越多,他的收获也就越大,二者总是成正比的。这种诚实的态度,是作者走向成功的基础。
  但是,有些作者却步入了这样一种误区:只要有大量的参考材料和可借鉴的范文,东抄西凑,写一篇文章并非难事。在一些作者中,这种“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的情况并不罕见。作者或照搬人家的观点,自己加些解释性的文字,或干脆大段地抄袭人家文章的内容,把写文章变成抄文章……
  其实,持这种态度写作,既害了作者本人,也欺骗了善良的读者。为什么一些文章会令人感到似曾相识,和篇一律?为什么有些文章会让人不屑一顾,其诞生之日便是其消亡之时?其致命点就在于此。文章贵在创新,贵在发出自己的声音,贵在用自己的灵气去独具匠心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唯有此,文章才能有新意、有深度、有生命力。反之,大家都步人家之后尘,都老调重弹,就好比一桌宴席上几十个盘子一样菜,餐餐都吃一种味,食者不厌才怪!
  一些作者对自己的毛病不以为然。有的说,写宣传性的文章和理论性的文章只能如此,当一种观点被大家认同了,谁又能去创新、出新?其实不然。在这类文章的写作中,即使是命题作文,各人写作的立意、论证,以及文字的表达都不尽相同。由于事物的内部结构有着我因素、多层次,作者必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透视、剖析,从某个角度或抓住某些独特的方面去论及。作者的实践情况、认识水平、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不一样,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在观点的深度、说理的力度,以及引证论据的新颖度上也会有差异。既使是同一位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
  仿照人家的模式,尤其是照搬照抄人家的文章,也许可图一时省事,但这却是写作中的一大弊、一大忌。说轻了,这是吃人家嚼烂了的馒头,或是依靠人家的腿走路,一旦成瘾成癖,便难以学会自己嚼饭、自己迈步;说重了,抄袭人家的文章,这是剽窃人家的成果,以这种方式写作,不仅毁了自己,也败坏了风气,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只要作者诚实地耕耘,把真情献给读者,成功将会是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