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二题|人民幸福的题中之义

  真幸福与假幸福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最有发言权的当是自己。但如果出现客观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的不正常,人们的幸福观也会受误导、受挟持,错把不幸当有幸,错把假幸福看作真幸福。极“左”时期,中国人是以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引以自豪的,因为唯独我们找到了防止政权蜕变的“文化大革命”之路。在偏执的虚幻的幸福感中,我们还梦呓般地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民。那时,最顶级的幸福时刻自然是上北京看到伟大领袖,看到天安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誓死捍卫中去。折腾到最后,才知道是一场毁人性、灭人伦的大灾难,哪里有什么真幸福可言?
  现在不同了,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幸福成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毕竟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人均收入还低,政治体制还处在改革、健全之中,民主法制意识还普遍薄弱,这就意味着人们对真正幸福的感受还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肯定地说,一个蒙昧、专制的社会和一个文明、民主的社会对幸福的认知一定不在一个层次。最近看到一份某省媒体新闻网的幸福指数调查,先后列出经济收入、家庭状态、身体状况、精神和心理、人际关系等多种条目。我不晓得开列这些条目的依据,也不知别人有什么感触,我看后却认定它远没有囊括我所企求的真正幸福。不是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话诓人,可以说,忝为文人,除去个人经济收入的因素,目前最令我耿耿于怀、最牵动我精神幸福的,是对国家如何有效地、尽快地解决好对权力监督问题的关注。因为只有各级权力更公开、更公正、更民主地运作,才能根本上消除腐败弊端,才能为老百姓谋取更多幸福。而且,这一问题解决得好,老百姓多方面的精神幸福也会由此改观。比如,大多数人明知官员有贪污也不敢举报、不去举报的现象就会大为消除,这些人人格意识上会变得更解放,更自主。比如,我们的各类投票、选举很大程度上的徒有虚名也会大为改善,权利的回归使得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自然也就提升了精神福祉。比如,下属在各级领导面前那种唯唯诺诺、有思想有观点不敢表达的不正常现象也会大为克服,一种言论自由融洽和谐的新风貌将为之呈现,等等。然而,我上述的幸福期盼,新闻网的检测条目并无从体现,若依此圈定出我的幸福,那肯定就成了注了水的假幸福。可见,幸福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幸福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性,要求我们对幸福的认知切不可形而上学,用想当然的虚假幸福想象替代为群众的真实幸福。
  
  实幸福和虚幸福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同是工资,有的官员可以“工资基本不动”,而下岗人员却没哪一样消费不掏自己的腰包,于是你的工资相对值就不如人家的实在,你的消费幸福自然也就发虚。再比如,说是收入达到多少,但高学费、高药费却割了你不该割的一大块去,也会使得你少了原本应有的实在幸福。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说,今后中国也将推出幸福指数的统计,其意义,自然冠冕堂皇。对此,我下意识地担心这项统计会变得凶多吉少。本来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要你的幸福由别人来评估,来表述,就一定会和你自身的体味出现错位。更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甚而弄虚作假,我们便格外有理由担忧幸福指数的统计过多地脱离老百姓的实幸福,而拔高为服务于官员政绩的虚幸福。依GDP数据为例,它比幸福指数统计起来要实在得多,要有根有据得多,但一旦和官员政绩联系起来,就刻意地追求高数据,就弄虚作假了。幸福这东西本来就是个人的一种感受,而且飘忽不定,此时还很快乐、很幸福,彼时就可能大烦恼、大愤怒,所以用一种数据去框定它,更增加了它的不准确因素。而且从目前做出的类似于“农民的幸福感最强”(可是有近50%的农民因贫困看不起病而宁愿硬扛着甚至等死啊)的统计,其意义在哪儿呢?
  鉴于以上,我建议,外国人要给咱们排幸福让他排去,我们自己的幸福统计还是缓行为好。如果非要统计不可,也只将它作为一种参考材料,千万别和领导官员的政绩挂钩,不然老百姓的被忽悠怕是免不了的――本来实际幸福没达到某一水平,却弄出一堆云里雾里、似是而非的高数据来,让大家雾里看花,享受那些像得了浮肿一样的虚幸福,效果必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