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形势政策论文3000_浅谈新形势下牧区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社会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全民教育的终身课堂。党的十五大以来,明确了把文化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列为重点建设规划阵地,因此,新形势下牧区图书馆的建设就成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努力探索一条适合牧区实际的新路子
  
  众所周知,由于我省所处地理位置和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尤其牧区图书馆的新建。上世纪70年代末,果洛才开始创建图书馆,在创建过程中无经验可谈,全凭误打误撞,在选派人员、设备的配备、图书的购置等方面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实际,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图书馆的建立形同虚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图书馆的建设要面向基层,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省牧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从构思到建立时间较为仓促,没有考虑到牧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地方文化程度差异的实际,在图书的购置和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我省牧区图书馆现存的文献资料大多以汉文为主,反映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思想、政治、社会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文献资料较为陈旧,更新赶不上时代。且我省牧区主要是藏族同胞聚集地,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文化发展滞后,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同。鉴于上述问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成为牧区图书馆新建的当务之急。1. 调整藏书结构,严把图书购置渠道,选购图书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因此在选派人员上要根据牧区图书馆建设的需要,选择一些了解地区实际,精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和熟悉选购业务的人员担当选购员,严格按照选购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图书的选购上要严把质量关,要切实根据牧民群众的需要和文化层次的高低开展选购活动,以普及与提高文化相结合,注重地方特色,及时了解牧民群众感兴趣和贴近生活的话题,了解牧民群众的知识结构,获取知识的途径,重点采集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具可操作性的读物。如:人畜共患病及防治、地方历史文献、藏文医药文献、草原的沙化与防治、草原鼠害与防治等等……也可根据牧民群众的文化层次结构,年龄段等针对性地选购读物,采集适量的藏语读物。2. 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干部队伍,科学管理是新时期图书馆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能否正常运作就取决于此。如今,我省的大部分牧区图书馆工作滞后,原因诸多,主要原因则是缺少一支能够胜任图书馆工作的高素质图书管理干部,要培养这么一支队伍,我们首先要从人员的思想政治方面入手,让在岗的图书管理人员学习当前先进的文化发展思想,认清新形势下文化发展方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中央的文化发展路线;其次是鼓励在岗图书管理人员用自学、继续教育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整理一套符合地区实际的经验,图书馆上级部门加大人员培训经费的投入,多让这些人员参加培训和与经验发达地区的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服务于牧区图书馆管理工作;再次建立健全用人机制,通过人才交流、人才选拔、招聘等方式吸收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放宽待遇,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合理推进人才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利用。
  
  二、强化信息意识,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变
  
  21世纪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英特网迅速崛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图书馆由以往的传统书籍向数字化转轨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牧区图书馆向数字化转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是进入90年代后的一个全新概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高速发展,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数字图书馆也就相应而生,它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了有效服务,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的形式获得,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技术获得任何他们想要的信息,方式也有所改变,以影片、声像、电子杂志、电子图文的方式传输给人们,即方便也很轻松地共享资源。
  2. 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任务一样,都是担负着信息的采集、存储、传播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根本区别在于信息的获取,运作机制发生了不同,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大量信息能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无数个存储器当中,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数字图书馆收集资料以立体资料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能直观获取所需的信息,方便、快捷且容易让人吸收,数字图书馆还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传统图书馆读者只局限于少量的资料或只能为少数人所接受,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获取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料。
  3. 建立数字图书馆对牧区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概念,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现代社会,从教育、办公、家庭、私人都在顺应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要获取一条信息、一份资料、从目录的检索到信息资料的获得非常快捷和容易,且它的资源共享系统非常强大,只要一台计算机,一名操作员,在任何地方都能够随时查询到所需的资料。自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后,将西部地区的信息技术建设纳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内容当中,如今在牧区几乎村村通上了电话,有较为发达的地区网络的建立也具有了一定规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对于牧区的文化促进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将信息不一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以直观的方式正面接触牧民群众,从而不依靠原始枯燥的方法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也解决了文化层次低对获取信息带来的影响,且数字图书馆收藏有民族遗产、民族文献等资料,牧民群众可以依靠数字图书馆新颖的文化传播模式,不出家门,不依靠书籍资料,在短时间内就能轻松、容易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当前的民族政策等等,还可以就自身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查询,也可以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建立长期联系模式,以网络通话、网络邮件的方式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探讨和其他经验发达地区或专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另外;国家对少数民族文种的资料翻译、创作、整理、发布非常重视,在网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少数民族语种的网站,根据这一特征,网络图书馆尽可能地为牧区的群众创造条件,收集更多的少语版读物和资料,满足牧民群众的需要。此外,数字图书馆对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络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网络上的信息能够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理解和吸收、消化。由此,牧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引起了高度重视,要求学校逐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来调整教学,从而出现了信息技术、电脑绘画制作等新的课程编入。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使教学模式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取得信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学校也相应加大了教学硬件设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等,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数字图书馆要根据网络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特点,针对牧区教育资源贫乏的实际,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把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到牧区图书馆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汲取发达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整理、搜集一些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或引进一些先进资源,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总之,牧区图书馆的新建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的方面还是笔者的一些构思,在实际的实施当中还有待于考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援助及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牧区图书馆的新建对于牧区文化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希望也在期待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能出现体系较为完整的系统化图书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雪萍《浅谈历史机遇下的西部图书馆建设》
  [2]郭正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才仁措,女,青海省果洛州群众艺术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