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洪:不要问为什么,要多问为什么不行】 男人不行还能一起过吗

  2013年新年伊始,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完成了总裁接替工作,原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国洪接替陈汉文担任新一任总裁。同时,中国迎来了新一届政府领导及新出台政策,王国洪表示在新的政策指导下,中国会展业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身为会展人的王国洪已拥有27年的会展行业经验,并且曾组织举办过数百场展会活动,涵盖了娱乐、食品、环境、交通、通讯、纺织、气油和IT等不同行业,如今,他又将如何带领励展中国持续增长?本刊记者带着业内人士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对王国洪进行了独家专访。采访安排在三月一个温暖的下午,交流中,王国洪思维在时政、经济和会展业中自由穿梭,身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他以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访问,不时还脱口而出几句中文,使得整个采访氛围欢乐了起来。
  《中外会展》:作为会展人,您在会展业积淀长达27年,请您谈谈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
  王国洪:在展览业这么多年,我非常庆幸和感激行业给了我这么多的机会来从事不同方面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我于2012年1月1日加入励展,在此之前我曾在泛联国际货运公司(Agililv Fairs&Events)任总裁一职,负责管理其全球展会物流业务长达八年时间。
  然而,经历过这些上下游的工作,我认为自己最应该做的还是展览的主办方,所以我来到了励展。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再一次回到展览,多年的工作积累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
  《中外会展》:您之前从事展馆管理、搭建领域等工作是在新加坡还是其他国家?您认为新加坡和中国的展览业最大区别是什么?
  王国洪:在新加坡,但那时候70%的时间都是在出差,然而展商来自全球各地,所以有很多机会与美国的展览公司合作。
  并且,我那时候管理的项目也都是亚洲地区性的项目,来中国机会很多。中国的大市场给了我很多的憧憬和能量,我有很多的想法可以去尝试、实施,有很多经验可以去运用。
  要谈两国会展业的区别,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新加坡起步要早于中国。新加坡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高速发展展览业,而中国要在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真正发展展览业。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两国的变化显而易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展览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相比较新加坡,中国展览业的增长速度就快了很多,在影响力和发展速度上都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很多大型的活动在中国渐渐崛起;而新加坡的展览业已经趋向成熟,发展速度趋缓,但一些行业标志性的展会,亚洲很多国家还是要汇聚到新加坡去参加。
  当然,除了中国,像巴西、印度、土耳其的会展业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几个国家也是励展将来开拓市场的方向。但相比较而言,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展览业发展中势必也会形成一个先驱性的作用,是展览业发展的未来。
  《中外会展》:担任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之日起,带领励展博览集团实现在中国展览行业中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您的主要职责。请问您将如何站在新的岗位上履行新的职责?
  王国洪:很高兴能接手励展在中国的业务并担任总裁,同时也感谢前任总裁陈汉文先生的鼓励与支持。我更加庆幸的是励展在我来之前已经成为在中国行业内领先的展览公司,并且拥有一个很优秀的团队来支持我日后的工作。
  与此同时,挑战也是必然存在的,但我有很多想法可以去应对这些挑战。首先,我要确保公司在原有前进的道路上继续地向前走,确保励展的标准和服务有很高的质量;其次,我会充分运用自己在行业内的知识和关系积极与各方建立更好、更深一层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将有助于励展今后业务的发展和开拓;第三,我很荣幸已有的八家成员公司能够运营医药、礼品、博彩、能源等强项行业的很多大型展览。我将在保证这么多机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业务。但业务的增长,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客户体验和展会内容上,作为一个展览平台,提供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励展的未来业务才会继续扩展,迎接更多的机遇。
  《中外会展》:中国励展博览集团这些年收购了不少国内的展览会或项目,您对于通过并购来开拓新展会项目的方式怎么看?
  王国洪:收购项目是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励展惯用的方式。
  然而,收购项目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拥有一评估这些项目风险的体系。需要评估的不仅仅是这个项目展览面积的大小、目前能挣钱多少,而对这个项目增长潜力的评估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收购的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增长的机会。当中国展览业风生水起,却有一些项目遭遇发展瓶颈。这时候,与我们励展这样的大型展览企业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我们有很多国际化的体制能够和当地的资源、信息进行互补,帮助他把这个展会做的更大更好。此外,我认为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尊重最重要。所以,励展都会保留原有的优秀资源积累基础上加入励展的强项进行互补。我们想做的不是“1+1=2”,而是努力做到“1+1=5”的可能,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及融合,实现励展中国的持续增长。
  《中外会展》: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旗下拥有八家杰出合资公司。请您谈谈励展集团当初是怎么开启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办展形式的?而励展又能给这些合资公司带来什么?
  王国洪:首先,我还是要强调互相尊重作为大家合作的基准,才能达成共赢的态势。励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共同的发展平台,让大家在同一个层面上发展。励展内部很多培训计划等都会实施到每一个合资公司;此外,励展在中国还有一个独有的“共享服务中心”,共享给所有的合资公司,从管理方式和提供服务的水平都属于国际化的水准。
  那为什么采取合资公司的方式呢?首先,合资公司和把所有公司合在一个企业形象里面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励展这样做更加地强调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因为很多企业大的品牌在行业内已经根深蒂固,品牌有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员工也有很大的价值和影响力,如果把这些都扔掉,就会失去很多价值和资源,所以,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但同时我们也要营造励展这样一个大家庭的氛围,形成一个大的体系的展览公司,所以,我们在取名字的时候永远都是“励展华百”、“励展华博”等等,这样从定位和形象上是统一的,与全球其他的展览公司是一样的;但在地方上,大家听到“华百”“华博”字眼的时候,它又具有长年积累独特的品牌价值。还有就是在发展的时候,它可以走专业化路线,这样每一个行业主体可以收购或开发相应行业的业务,这样也就使得这个行业的增长更为快速、更加精准,从而达到双赢的期待。   《中外会展》:那前面您提到,为了扩大展会规模,励展可能会在扩展一些相关行业的展位。这会否影响到咱们展会的专业性呢?
  王国洪:我们励展不会简单为了增加平米数而去随便增加一些行业,它一定是与现有行业有一定互补作用的行业。新加的行业,它不会冲淡原有行业本身的内涵,也不会冲淡原本专注的点,而是会添加更多的买家,丰富展会的内容。所以我们每一次添加新的行业细分的时候都会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如果发现加进来会冲淡本身的行业优势,我们是会慎重考虑的;如果方向是对的,那么我们就会巩固这方面的力量;一旦发现展览到最后有悖于最初的想法,我们则会停下来认真思考找寻更好的方式。
  《中外会展》:回顾2012,金融形势对很多展览主办方举办的展会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不知道2012年励展集团曾有什么影响?
  王国洪:经济危机必然会对展览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相对而言,对中国的冲击远比其他国家要小,尽管中国的增长也由12%下降到7%—8%,但增长还是很明显的。而就励展集团而言,从数据来看,励展集团实现了稳健的增长:2012年度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收入及净利润突破双位数增长,主办的56场展会吸引了87万余名观众以及4.1万余名参会代表出席;在我们的展会上,共有2.9万多家供应商参与展示,其展位面积总计超过134万平方米。以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为例,2012年观众数量增长了35.41%,海外观众数量增长达52.4%。
  在一个经济发展受阻的环境下,要实现展览业的提升比较困难。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客户需求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可以开拓新的点,不能固守不变,否则的话受经济形势影响就会较大。
  我的个人理念是不要去问为什么,而是更多得问为什么不行?为什么我做这个不行,而不是为什么我要做这个,因为当你问为什么不行的时候,大家都保持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开拓性思维,从而突破局限。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选择,拥有更多的机会。
  《中外会展》:2013年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励展集团又将如何大展宏图?
  王国洪:2013的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新一届的中国政府领导上任,新政策的出台究竟会给经济及会展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待了解。然而,让我感到乐观的是政府定的8%的增长并不低,比去年的还要略微高一些。
  但同时,危机也是并存的。例如中日关系、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问题带来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对会展业形成一定的影响。毕竟会展业本身就是与各行各业紧密联系的一个行业。此外,中国物价的上涨还有可能会促使很多买家去到更便宜的市场,这也是挑战之一。
  然而,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回归到前面提到的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关注点要落在如何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我正在推行一系列新的举措和计划。我深信我能够理解中国“危机”的含义,有时候正是由“危”才能产生新的机遇,而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机遇在哪,从而避免“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要做好了,我相信可以把“危”转化为正能量。
  《中外会展》:如果就具体的区域性计划而言,2013年励展是否会有类似于2012年在首次进军中原地区的郑州成立励展宏达合资公司的举动,比如进军西部地区或者其他?
  王国洪:去年在郑州合资公司的成立,其实是让励展能够深入中国汽车后市场成为领军企业的重要举动,同时也给我们有机会在行业内推出新的项目,比如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
  而在其它二、三线城市,我们已经有很多展览会,比如郑州、武汉、合肥、成都等,2013年我们将继续在这些城市开发新的项目。此外,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我们还将在苏州、大连等城市开发一些新的项目,举办展览会。我们期望能够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