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走出“困境”】如何走出网贷困境

  摘要: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学困生”日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其制约高效课堂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引起每个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本文列举“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再分析原因、最后从家庭和学校教育侧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育;学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48-02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然而小学生中出现的“学困生”问题却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往,我们把“学困生”的成因归结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或者“笨”,但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予以忽略。如今,那些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而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学困生”日益显露出许多的心理问题,并且境况令人堪忧,这些必须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和家庭不良环境的熏陶,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自身心理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焦虑、恐惧、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反映,由此导致的具有学习态度不端正、恐惧或厌学情绪表现的一些学生。目前,小学生面临的情境冲突主要有:学习方面,学校要求与个人兴趣产生的冲突;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学校家长的限制之间产生的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学生自身理想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冲突;自己爱好的多种活动兴趣之间的冲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其坚强意志,使其学会衡量利弊,善于取舍,懂得合理欲求,该断则断,及时化解其心理冲突。
  一、当前,小学阶段“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焦虑。“学困生”的学习焦虑情绪主要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成绩上,同时考试焦虑又会导致对人的焦虑,主要表现在过度关注自我,甚至在众人面前感到极度不安,致使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厌学。厌学情绪在“学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小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动力不足、心智活动差、学习成绩差,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只要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厌烦情绪。
  3.屡次失败,导致自卑心理。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一部分“学困生”学习成绩差成了他们的“拦路虎”。再加上老师又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上的屡次失败导致他们从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产生沮丧、气馁等严重自卑心理。
  二、小学阶段“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基本对策
  1.降低“进门槛”,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困生”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容易失望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师的我非常注意做到降低学生“进门槛”,放宽对学生的进门要求。一开始我想方设法让他们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熟练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内容。这样,就能把“学困生”尽快引入到学习的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他们做一些常规作业,使他们能轻松地完成作业,从而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与家长多交流,构建和谐环境。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我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与孩子家长交换意见,帮助他们给孩子以更多生活空间。对孩子几年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建议他们面对现实,正视现状,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提供其他更广阔的发展途径。
  3.教师主动出击,帮扶推进学生。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心理,因而对学习缺乏足够兴趣,所以,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一般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同学。正是基于这些,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并且还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帮助他们。为此,我建立了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使“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帮扶网络,让“学困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的一个个“拦路虎”,从而使“学困生”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领略成功的愉悦。
  4.捕捉学生“闪光点”,展示学生自我。由于“学困生”往往处在“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的角落”,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多给他们创造机会,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我。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一些浅显的作业让他们来做,给他们以展示自我的机会。
  5.开展学习竞赛,点燃成功希望。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成功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兴趣,给人以力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人的这一心理特点,非常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例如:每结束一个单元教学内容,我就组织开展一次词语“挑战赛”。那些“学困生”在这些竞赛活动中,能记不少生词,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及时给予奖励,以此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的心理特点,我把奖励分为四种:(1)发表扬信;(2)发奖品;(3)作业减量;(4)测验加分。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学困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但我们也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永久的“学困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时刻注重自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转变为学习进步的好学生,从而改变“学困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殷柄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