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茬稻有机栽培技术研究|麦茬茄子栽培技术

  摘要:通过开展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草害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了麦茬稻有机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辅之以物理和生物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有机水稻病虫草害,不仅能实现稻鸭双丰收,而且还可生产有机稻鸭;并对麦茬稻有机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麦茬稻;稻鸭共育;有机栽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485-03
  稻米作为主食,其质量和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20世纪末,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生产的需要,有机稻米产业在中国南、北方水稻产区迅速发展起来。有机水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生长调节剂、肥料等,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所种植的水稻及其产品[1]。山东省临沂市自2005年开始引进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沂蒙丽珠”有机大米,对稻鸭共育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及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0-201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和罗庄区高都有机水稻基地进行,面积25 hm2,试验田前茬为小麦,地力中上,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较好。
  1.2 试验品种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临稻16号,供试鸭子为镇江役用鸭。试验设稻鸭共育和常规2个处理:①稻鸭共育处理:稻田四周用尼龙网作0.7~1.0 m高围栏,每公顷放雏鸭270只,放鸭期间不施药剂;②常规处理:稻田不放鸭,方圆3.33 hm2无灯光,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常规药剂防治。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水稻于5月5日开始育秧,6月15日移栽,秧龄41 d,叶龄6.0~6.5叶,行株距27 cm×12 cm,每公顷33万穴,即基本苗为105万~120万。两处理施肥量一致,耕翻前每公顷基肥用量为紫云英3 000 kg+有机堆肥2 850 kg+豆饼1 500 kg;穗肥施用豆饼750 kg/hm2,全生育期施肥折合纯氮215.4 kg/hm2。在稻田外田埂用石棉瓦搭建简易鸭棚,每0.5 hm2为一个单元。6月23日放鸭,雏鸭鸭龄10 d;8月23日收鸭,稻鸭共育期为60 d。稻鸭共育区保持5~10 cm水层,以鸭能踩到表土层为宜。
  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定点调查水稻生育动态及病虫草害情况,收获期测定产量并分析其构成因素;总结关键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鸭子喜食幼嫩杂草和浮生杂草,其在稻株间不断游走、踩踏和吃食,大部分杂草被吃或死亡,除草效果非常显著[2]。多年试验结果证明,稻鸭共育对稻田前、中期杂草均有明显防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施药区。放鸭后20 d防治效果为80.6%~95.8%,总防效达86.5%~89.3%;放鸭后50 d防治效果为88.2%~100.0%,总防效达91.6%~94.8%,中期除草效果优于前期。说明随着鸭子体重增加,食量增加,其取食杂草的数量增多,且对杂草的踩踏作用加大。
  2.2 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高峰期稻鸭共育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为22.6%,比对照高5.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为20.2,比对照田低61.3%。表明稻鸭处理在分蘖高峰期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比对照田高,但病情指数较低。由于鸭子在稻田不断活动损伤基部茎叶,使菌丝更易侵入叶鞘,并且附着病原菌丝的鸭子在活动时导致病害扩散传播,从而引起发病率升高[3]。但是,有机水稻田稻鸭共育实行宽行窄株,行距较普通大田大,又加上鸭子的频繁活动,改善了稻行间通风透光性能,从而抑制了病害的垂直发展,并且有机水稻田不施化肥,以有机肥和鸭粪肥田,植株抗病性增强[4],因此减轻了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特别是齐穗期,稻鸭共育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降低。
  2.3 稻鸭共育对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稻鸭共育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较显著。无论水稻生长前期还是后期,稻鸭共育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效果均能达到85%以上,比常规施药处理防治效果好;稻鸭共育对叶蝉的防治效果后期比前期要好。稻鸭共育田增加频振灯比不安频振灯对各类害虫防治效果好。稻田单纯安装频振灯对害虫防效不理想,不如常规施药处理。
  2.4 稻鸭共育的增产效果
  稻鸭共育田每公顷有效穗数比对照略低,相差不大,但每穗实粒数增加3.5%,千粒重提高4.3%,最终稻谷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81.34 kg/hm2,增产率3.2%。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生产有机稻米最初单产比常规田略微降低,连续应用3年后,产量呈与对照持平或略增的趋势。由于稻鸭共育抑制了中后期无效分蘖形成,增加了低位分蘖成穗,穗型变大;基部枯黄叶片明显减少,改善了水稻基部的透光性能[5],从而改善了稻田田间小气候,提高了群体光合能力,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3 麦茬稻有机栽培关键技术
  3.1 选择适宜的基地和田块
  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必须选择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重金属污染且地力肥沃的土壤;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空气清新,周围没有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等环境优越的地区。稻鸭共育稻田要保持两个月左右的水层,所以实施基地必须是水源丰富且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保水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壤土区域。基地还要求成方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便于管理并能形成规模效益。
  3.2 培育水稻壮秧和健壮雏鸭
  3.2.1 选择优质高产兼顾的水稻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的大穗型优质水稻品种作为稻鸭共育的麦茬稻品种。如临稻10号、临稻11号、临稻16号、阳光200、阳光600、大粮203等。   3.2.2 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根据种植季节和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期稀播,每公顷苗床用种450~600 kg。通过选择肥沃的苗床,稀播旱育,施足基肥,科学管理,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有利于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从而弥补鸭在稻间活动影响而造成的有效穗数偏少的不足。
  3.2.3 选好鸭子品种,适时起孵 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绍兴麻鸭、镇江役用鸭等小、中型个体的品种,成年鸭每只重1.25~1.60 kg,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一般掌握“谷浸种,蛋起孵”的原则,以便及时把雏鸭放入稻间共育。
  3.2.4 培育健壮雏鸭 通过“一看二抓三摸”的方法挑选好雏鸭。一看,是看初生雏鸭的神采和绒毛,要选择精神焕发、活泼好动、绒毛长短适中、体表整洁而鲜亮的个体;二抓,健壮的雏鸭抓在手感觉有弹性,挣扎有力;三摸,用手指轻轻抚摸雏鸭的腹部,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为健康的雏鸭。然后适时饮水开食,育雏室掌握合适温度,切忌忽冷忽热,及时分群,严防堆压,从小调教下水,逐步锻炼放牧。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和雏鸭的成活率。
  3.3 稻鸭共育前中期阶段实行科学管理
  水稻移栽至分蘖盛期,鸭子处于架子的育成期,协调好稻鸭之间共育关系是高产增效的关键。
  3.3.1 适期插秧,合理密植 稻鸭共育水稻的种植密度既要考虑有利于鸭子在稻间穿行活动,又要兼顾到水稻高产高效,因此稻鸭共育水稻移栽密度与常规种稻方式不同,不仅行距要扩大,而且株距也应适当放宽,适宜行距为25~28 cm,株距为12~16 cm,于秧龄40 d 左右移栽,为了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以方形行株距为宜,每公顷栽插基本苗密度为120万~150万。
  3.3.2 搞好围网,搭好雨棚 在放养鸭前以0.4~0.6 hm2地域为范围,在稻田四周用尼龙网或遮阳网作围栏,可防鸭外逃和外敌直接侵害,围栏高度以0.7~1.0 m为宜。同时,田边搭个小型简易棚,便于小鸭躲风雨和饲喂,提高成活率。
  3.3.3 合理安排雏鸭密度,适时放养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既要考虑稻田天然饲料能保证鸭的生育需要,又要考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放养密度过低,稻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除草、除虫效果一般;放养密度过高,水稻生长受到影响。实践证明,一般以在水稻移栽后10~15 d、稻苗返青并开始分蘖时就可放养雏鸭,以每公顷放养225~270只为宜,最好以每公顷225只左右为一群,既可避免过于集群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较均匀地控制田间害虫、杂草的效果。为了使雏鸭有个适应稻田生活的过程,可将雏鸭先放入田边简易棚内过渡2~3 d,然后放入稻田。
  3.3.4 科学施肥与管水 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长效的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施肥量视土质、土壤养分含量而定,折合每公顷施纯N 225.0 kg、P2O5 112.5 kg、K2O 150.0 kg;返青分蘖期以鸭的排泄物和部分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为主。分蘖高峰后确保群体协调,苗足株健。鸭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要有5~10 cm左右的浅水层,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要逐渐加深,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可采取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搁田期间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的需要,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几天。
  3.3.5 做好稻田病虫草害的无公害治理 稻鸭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如危害严重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予以防治;如果有螟虫和稻纵卷叶螟为害严重,可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酒醋液趋化诱蛾,也可利用赤眼蜂、蜘蛛、蛙类等生物防虫技术防治。在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喷防前,将鸭赶到暂不治虫的稻田,或赶到池塘、沟渠,过渡几天后再赶回到治过虫的稻田。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不施用除草剂。
  3.4 稻鸭共育后期阶段辅助防治病虫害
  稻鸭共育后期水稻正处于孕穗期,田间经常保持水层,缺肥田块于拔节前10 d视长势酌情追施少量有机肥,以促进幼穗发育,提高成穗率。此时若发生稻纵卷叶螟危害,要用0.3%印楝素乳油1 500 mL/hm2或Bt乳剂500倍稀释液等无公害生物农药辅助防治;鸭子正处于育肥期,要适当补饲,达到肥育要求。
  3.5 捕鸭后合理管理稻田
  鸭赶出稻田后要及时排水搁田,采取湿润灌溉方法,保持稻田干干湿湿,以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利于水稻灌浆充实;由于鸭子不在稻间,有可能再发生病虫危害,必须在抽穗前7 d和抽穗后10 d内各喷施1次无公害生物农药预防稻瘟病。
  4 小结与讨论
  1)发展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是重点也是难点。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主要害虫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但对某些害虫的防效还达不到理想效果,除充分利用鸭子作用外,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可以采取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性引诱剂等物理措施和生物农药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危害。
  2)有机水稻生产只允许施用有机肥,靠作物秸秆还田和鸭子的粪便难以满足水稻一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施足底肥,特别是鸭子被赶出大田后,要提前施足穗肥,如绿肥或动物厩肥、微生物肥料,或喷施有机生物叶面肥,防止施肥不足造成减产。
  3)鸭子放养量以225~270只/hm2为宜,过多则因田间食料不足易影响鸭子正常生长发育,过少则会对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不利,经济效益低,达不到稻鸭共育生产有机水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松静,戴洪源,宋 玉,等.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8):47,50.
  [2] 朱凤姑,丰庆生,诸葛梓. 稻鸭生态结构对稻田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1):37-41.
  [3] 禹盛苗,欧阳由男,张秋英,等.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52-1256.
  [4]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等.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5] 胡林军.稻田养鸭技术要点[J].农村科技开发,2003(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