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积极教养态度的指导】简述家长教养态度的调整与矫正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0~3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各种类型的早教机构,打着如蒙特梭利、多元智能、感觉统合等不同的理论旗帜纷纷涌现。从家长角度而言,对早教机构的课程或顶礼膜拜,追随盲从;或认为过分夸大,拔苗助长;或觉得通过早教机构的培训,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得到全面的提升。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教机构对家长指导的重要性。在早教机构活动中,“早教专业人员与家长究竟应该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早教专业人员应指导家长什么”“怎样才是有效地指导”是早期教育有效性开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指导作用的提出
  与国外相比,国内更关注早教课程方面的开发与研究,而对早教专业人员的角色定位、早教专业人员和家长的关系认识研究较少。早在2009年,华爱华教授提出了“协商性早教指导”的概念。她认为在早教机构中,家长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应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助教和合作伙伴,协同备课,实施课程。2010—2012年,笔者对北京多家早教机构进行了访谈,发现大多一线的早期教育教师非常认同“协商性指导”的观念。他们认为:早教活动不仅仅是给幼儿直接教授知识和技能,也要关注对家长的指导,使得每位参与早教活动的家长都自觉、自主地成为孩子的教育者。笔者通过百度搜索的资讯寻查,了解到全国妇联在2012报告中提出,“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照管者是家长而不是教师”“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树立对婴幼儿正确的教养态度、提高养育婴幼儿的能力和改善对婴幼儿的教养行为,是早期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目标”[1]。而在中国期刊网上,笔者发现,早期教育活动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下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针对早教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定位作了一些粗略的统计。其中有一篇文章研究美国早期教育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家长积极参与培训计划,配合早教机构共同育儿”“通过接受辅导和培训,家长的育儿水平有较大提高”[2]。可见,在早期教育蓬勃发展和家长众说纷纭的背后,早教人员的专业指导定位是影响早教活动质量的核心因素。在这种关系中,早教专业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育计划中作好准备以指导家长获得积极的教育理念,使他们成长为与自己一起工作的合作伙伴,从而保证早教活动的有效性?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积极教养态度的指导已然是早教机构中0~3岁幼儿能否获得有效学习的关键之所在。
  二、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积极教养态度的指导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与照料者之间形成的关系性质将会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纽约儿童心理学家玛塔(Marta Flaum)研究发现,父母消极的教养态度对小孩影响甚大,经常过度责骂不但会让小孩的脾气变差,而且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出现低落的情绪,建议父母最好避免以怒骂的方式教导孩子。幼儿在0~3岁就像块海绵,容易吸收身边的各种讯息,父母的养育态度及方法对幼儿的认知、情绪、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早教专业人员需要对家长进行指导,是早期教育的特殊性来决定的:一是早教专业教师组织的0~3岁婴幼儿的活动通常都会要求由其父母亲或其他家庭养护人进行指导与配合,以帮助婴幼儿完成活动;二是家庭是0~3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父母对孩子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让家长参与早教活动计划与过程,了解育儿知识,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协助孩子一起感受新事物,对孩子采取积极的教养态度和行为,是早期教育成功的关键;三是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同时,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幼儿在家的一些讯息,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以便完善教育活动计划。
  早教机构对家长的指导,主要是让父母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幼儿发育和发展,同伴关系和通过游戏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等等。在早教机构中,家长积极的教养态度,可以理解为家长能认识到幼儿是独立、能动的个体,对幼儿行为采取积极引导方式,并能与幼儿、早教专业教师有效互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具体表现为:能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支持孩子内在的动机;使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如“没有”和“不”;能多使用非惩罚性的措施,以赞美和鼓励为主;以促进幼儿的能力、自我控制和积极的自尊为目的,而不是为了短期的目标马上采用外部奖励或惩罚手段让幼儿遵守;能与幼儿、组织者积极地沟通、互动。
  三、对家长积极教养态度指导的互动方式
  许多家长和早教专业人士表明,互动性的指导教育计划,有利于家长学习积极指导的技巧。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积极教养指导的互动,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行动示范
  早期教育可以说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早期教育专业人士在活动室内通过积极指导的行动进行示范,而不是直接言语指引。如教师带领幼儿走线,伴随音乐节奏身体作各种律动;在活动作业时,一丝不苟地取、放和逐一按照规范步骤操作等。现场的行动示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仅让家长看到教师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行为,也能帮助家长了解积极引导背后的教育理念。在多次的示范之后,这种方式逐渐被家长习得和模仿,他们可以看到早教教师对儿童的指导,并体验到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采取合适的指导方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家长渐渐体会到:自己与孩子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还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当着“老师”。因此,通过观察教师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是家长学习的一种很有意义的途径。
  2.讲解
  早教专业教师在活动中的讲解对家长积极态度的指导也很重要。根据0~3岁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每个年龄段的活动课程目标、内容也不同,一般主要包括这些领域:感知、动作、认知、语言、艺术、情绪和社会性。每个早教活动会包括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如这个环节目标是“感知身体各个部位以及锻炼触觉感知能力”,另一个环节目标可能是“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教师给幼儿示范时,会对家长具体讲解每个活动或环节的设计目标、特点和要求,通过讲解改变家长的指导意识,使他们由活动的陪伴者转变为参与者,由操作者转变为观察指导者。如早教活动第一个环节是:交往环节,教学目标是“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的礼貌习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认知身体的各部位”,教学过程是“教师首先自我介绍,围着家长和宝宝一边唱hello歌曲一边走圆圈,引导家长模仿教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家长讲解的指导重点是“要求家长帮助宝宝完成相关练习,并适当给予鼓励;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引导孩子主动与他人打招呼、问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反馈
  早期教育活动过程中,早教专业人员在课堂上回答父母的问题,并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反馈给父母,这也是帮助父母学习积极指导幼儿技巧的方式。如“舀豆子”活动,某幼儿很久没舀进去一粒,妈妈心急地抓着孩子的手来放,孩子坚决不要,妈妈吓唬孩子“还不弄进去,老师要惩罚你了”。教师细心观察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个互动过程,会向父母指出应该尊重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需求,慢慢引导孩子,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在言语上吓唬孩子,使孩子与教师产生隔阂。同样,家长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行为,还可以在与孩子互动时就自己的疑惑或遇到的具体情况向教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如幼儿一岁多时,喜欢把东西扔出去,捡回来,再扔出去,重复享受这种简单的感觉,这时候,家长可能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而早教教师将会对其进行指导,给出针对性建议。当家长处于某种情境中,很难看到可以处理这种情况的不同方式,有了专业人员的反馈和帮助,他们可以看到处理不同情境的不同方式。
  4.开放性的支持与指导
  早教中心可以通过专家电话、网络在线咨询等形式,由早教专业人员与家长进行开放性的交流并提供服务,使家长们获得支持感;还可以通过围绕早教实践中的现象、问题或者家长们关注的焦点,组织家长沙龙或定期讲座,让家长之间和家长与早教专业人士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促进。
  四、对家长积极态度有效指导的影响关系
  1.与家庭的协同关系
  (1)情感的协同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处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社区和家庭,家庭、学校和政府行为等多重的因素,再加上幼儿个体如年龄和气质的一些特点,将影响幼儿的发展。早教专业人员对父母进行指导,与家庭建立好协同关系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孩子是父母和早教专业人员共同关爱的对象,也是他们之间关联的纽带。研究者提出早教专业教师和家长、幼儿在互动中的共生关系认同和建立是提高互动质量的核心[3]。
  (2)观念的协同
  家庭文化观念也是早教专业人员与家庭能否建立协同关系、观念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因素。尽管早教专业人士与大多数父母都会认可和赞同,积极的引导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是首肯的训练方法,但有些父母还是会对这种教育训练持一些不同的私人或传统文化的观念,甚至某些父母持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如过度称赞或者体罚)根深蒂固,很难打破。早教专业人员如何帮助这些具有分歧态度的父母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比较困难的。这要求早教专业人员充分考虑到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了解家长自己被抚养的经历以及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的期待等,在此基础上再提供适合他们孩子发展的策略。
  2.家庭和课堂环境的协同关系
  在早教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能够迁移到家庭环境中的早教活动计划,是具有真正指导意义的、让家长受益的亲子教育计划。早教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工作(示范、讲解和反馈等),像镜子一样让家长看到了在活动室积极的引导对孩子的作用,同样也让家长能够找到家庭和早教活动室之间的某种联系,相信正面鼓励或积极引导在家里同样会起到作用。在早教专业人员细致的指引下,家长们逐渐理解和掌握了当某种相似的行为情况发生在家中时,他们要如何有效实施积极指导的技巧。
  另外,虽然早教专业人员在课堂上积极引导的技术也可以用在家中,但往往会存在情境的差异:如孩子们在早教活动机构中看上去更像长期接受了训练,比较老实守序,而在家中当老师不在时,一些孩子显露出真实的个性,表现得很野、很淘气,这可能给家长的指导带来挑战。某种程度上,早教活动室的氛围和环境似乎更容易引导孩子,但家庭实际环境毕竟不同于早教机构环境,家长也应不同于教师。家长的角色定位是“妈妈同伴”还是“教师”,这点决定了父母与孩子亲子互动时是同伴游戏还是社会性游戏。家长在早教机构中可以学习和观察,但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只能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较合理的方式,具体情境不一样,处理的方式应是千差万别的。
  3.与家长工作的协同关系
  在对家长积极态度的指导中很重要的一个关系是,早教专业人员要与家长、幼儿以一个共同体的关系来对待幼儿的指导问题,这样会有益于所有参与者(教师、家长、幼儿)。在这个共同体中,早教专业人员对家长在积极指导方面是一个有价值的资源,幼儿是他们共同关注的对象。早教专业人员在引导家长理解指导孩子的必要性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指导的学习。这对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事早教工作的早教专业人员至少应具有早期教育的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或者具有从事相关的指导家长工作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家长采用积极的教养态度。
  此外,这个共同体关系中,早教专业教师是赋权父母,而不是像传统观念一样要绝对权威性地指导父母。早教专业人士要能认识到在指导幼儿问题方面,与家长一起协同工作,使父母更加自信,更像专业人士一样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指导,才是实现对家长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0701915A)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要正确处理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关系[EB/OL].http://www.women.org.cn/zhuanti/2012/2012jtjyhy/jtjy14.html.
  [2]张敏.美国发展0-3岁早期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3]冀彩虹.早教指导教师与家长现场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