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可操作性探究]

  摘要: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幼儿期间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人际交往中最需要得到提升的就是幼儿的分享行为,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教育,希望有所借鉴。
  关键词:教育 幼儿 分享 能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近几年的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霸道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40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0%;有争夺玩具行为的幼儿约有57%;想玩但没有达到目的就打人,踢人的幼儿约有50%。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在提高老师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结合《幼儿教育学》了理论指导,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幼儿行为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
  1、 树立榜样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在分点心、吃饭时老师有意识的将食物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能不能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好吗?”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与他人分享的动作,并模仿老师类似的行为。因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及时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共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2、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1)物质环境的创设,让墙壁来说话。
  近几年来,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分设无论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墙饰布置中的“分享树”给孩子提供一个分享的平台。孩子们经常会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又如“请听我说” 、“我们都是好朋友” 、“共打一把伞” 、“我的心情”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有意境的画面同时,与同伴分享的愿望被激发了出来。
  (2)心理环境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平时的各处活动中,我们应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其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如:“你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就说出来吧!” “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今天我过生日,爷爷给买了一辆赛车”等等,让幼儿去分享着同伴的快乐和不高兴的事。老师用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爱到极大的鼓舞,而进一步强化分享行为,幼儿才能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第二、温馨的家庭气氛。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的孩子形成这样的个性,可以说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因而我们应该把家庭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讨论,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幼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半日活动,从中引进老师先进的教育观念、经验和技能,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充分发挥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并要求在家中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重要与老人分享。
  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福芹,叶文君,陈丽.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03).
  [2] 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05).
  [3] 高岩.玩具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