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校长周其凤在学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深入推进评建进程 以最佳的精神风貌全力以赴完成各项评建任务 校长周其凤在教育部评估视频会议暨学校进一步推进“迎评促建”工作会上的讲话 (2006年4月19日) 同志们 刚刚结束的教育部评估视频会议上,周济部长发表了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的重要讲话,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对评建工作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李延保教授介绍了“对2003年2005年171所已参评的本科高校评估情况调查”结果。学校利用这次会议机会,同时对推进我校评建工作做进一步动员,对下一步的迎评促建工作提出要求和部署。

周济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估,要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以评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周济同志同时特别强调了本科教学质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并且坚决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我校的工作中心已从治理结构调整转移到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上面来,教学工作的重心则要转移到质量上来。毫无疑问,评估对促进重心往质量的转变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评估结果会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学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关系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不断提高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

按照安排,今年9月3日-8日,我校将接受教育部评估,在仅仅有4个月的时间,希望全校上下进一步发动,团结一致,争取圆满完成我校迎评促建最后阶段的各项工作。

现在,我概括地通报一下前一阶段评估检查的情况 评估动员是从2003年10月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这是起点。2005年4月13日,学校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对评建工作作了广泛的动员,动员大会后,全校行动起来,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开展了专项评估检查和学院综合评估工作。通过前段工作,我校的评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评建工作,巩固了本科教学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和基础性地位,各单位对本科教学普遍提高了认识,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保证。

2.通过评建工作,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特别是试卷和毕业论文的管理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也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 通过评建工作,加强了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校投入实验设备专购经费达7600多万元,本科实验教学条件、新办专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4. 通过评建工作,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优化,从2005级新生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导师制和三学期制,重新制定了培养方案。

5. 通过评建工作,各单位教学管理档案建设得到了加强。

评建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在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制度建设等本科教学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从学校层面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统筹协调。从评估指标体系的7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来看,涉及到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在学校基本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和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改造、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凝练、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整改和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师对我校改革、建设、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不应单单是教学层面的整改。迎评促建工作绝不是教务系统或某一个职能部门的事,必须树立大局、全局的意识,以评建工作为重心,全校各个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评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学院层面来看,各教学单位对评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前段时间的评估检查发现,各单位的评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还不是很平衡,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学单位没有真正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对评建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硬指标方面来看,我校在少量指标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国家对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的评估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各项指标达到A级标准。

从校园环境方面看,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外在体现的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针对前段评建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我代表学校对今后的评建工作提几点要求 1.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将评建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今年9月教育部专家组将进校检查评估,到6月份我校应基本完成各项评建任务,达到预期的评建目标。当前,我校的评建工作已进入到十分关键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营造评建工作氛围。要将评建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集中精力抓好。要建立评建工作会议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加快各项评建工作进程。

2.树立正气无恶的思想观念,以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开展评建工作。

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是对学校合校以来融合、改革、建设、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前一阶段的评估发现,有个别教师和学生对评估工作抱有偏见,认为评估只是应付检查,劳民伤财,这是错误的。我们要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工作现状,学习兄弟学校迎评促建的经验,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倍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机制。

3.强化机遇意识,扎实稳健地落实各项评建任务。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我们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一次重大机遇。我们不是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以评估为契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绝不是摆架子、走过场,希望各单位和部门认真学习和领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认真总结,深化、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查找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各种问题,下大力气整改,把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4.明确任务、周密组织,全力做好即将开展的模拟评估阶段各项工作 模拟评估是在国家正式评估前对学校评建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检阅。为了确保本次模拟评估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将认真审阅评估方案,认真组织和周密部署。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模拟评估在学校评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党政负责人要切实地负起责任。通过模拟评估进一步发现评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对暴露了出来的问题,不要隐瞒、也不要夸大,实事求是地对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狠抓落实。

在今后一段的评建工作中,学校层面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与办学特色等“顶层设计”、各项评估指标的落实以及学校核心资料库的建设等四项工作上。各学院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提高高职称上课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实验开出率和规范试卷与毕业设计等基础评建材料,以及加强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等方面。

同志们,我校迎接2006年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性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座的各位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对评建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评建任务,使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我们的教育质量意识得到更进一步加强,使我们的内涵建设水平得到更快提升,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更扎实。

最后,我希望吉林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团结一心,将迎评工作根植于每一个人心里、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也深信,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圆满完成各项迎评促建工作,迎接吉林大学新的发展机遇。

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 总结“十五”科技工作 推进“十一五”科技发展 ---校长周其凤在学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4月26日) 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科技大会的总体安排,下面我分三个主要部分对学校“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就“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设想谈点不成熟的意见。这些意见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有些不当或者错误,目的是要引起讨论。学术进步的灵魂在于争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报告如果能够引起大家对我校科技工作的议论和争鸣,报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议论和争鸣越多,这个报告可能就越好。

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总结 1、“十五期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 “十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育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调整了高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十五”“211”和首期“985”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加速了重点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步伐 通过 “211”和“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先进的科学仪器补充和取代了原有的科研设备,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得到了有力支持,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为新世纪高校科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形势下,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一些科研基础较好的高校,能够迅速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在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为大学教育和科技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经验。

2、我校“211”和“985”工程建设情况 我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高校之一。2001年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又决定共建吉林大学并承诺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投入4亿元和3亿元(省配套经费实际落实1.5亿元,其余部分通过政策性减免执行)建设经费,我校的“985工程”正式启动。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有力推进了新吉林大学的实质性融合和发展,促进了合校资源的合理利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建设成果。

⑴明确目标、重点建设,构建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建设一流的大学,首要的是建设一流的学科。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借助“211”和“985工程”的推动,学校坚持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创新、优化结构、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本着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划分层次、加大投入、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一个更具优势的学科体系正在形成。

⑵培养提高、调整充实,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的学科需要大批在学术上有高深造诣,能对学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创造性人才,需要一支能支撑学科发展,代表学科前沿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群体。实施“211”和“985工程”建设以来,根据学校师资发展规划和两项工程所确定的目标,我校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坚持把学术梯队建设、师资队伍结构调整、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以及改革用人制度和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管理体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⑶巩固发展、开拓创新,增强科研综合实力 学校不断巩固和发展基础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按照不同基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着眼于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取得了若干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大力加强了应用与高新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加强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基地建设,实验研究能力和装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⑷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 我校本着“稳定规模、改革模式、充实内涵、向外开放、提升质量”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