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状态和调整策略研究(转)

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转 摘要学生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时,身心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学生学习状态具有短暂性与相对稳定性、情境性与变化性、指向性与具体性、共同性与个别性、可控性与效能性等特征,良好的学习状态具有稳定性、调控性、协同性和意识性。应采用环境优化策略、认知调节策略、生物反馈策略和心理调节策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学生;

学习状态;

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311004303 学生学习状态历来被古今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所关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学生学习应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和“悱” 学习准备状态。孟子也提出学生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反对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射之 孟子告子上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状态;
孟子还提出学生学习时应“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
则居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提出学习要遵循“学习的准备率” ,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提到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时,必须具备主动的、令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心向,即学习者既要有进行意义学习的准备状态,又要有进行意义学习的主动状态。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merman提出与学生进行自律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相关的三个心理过程 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8943; , 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具有一定的觉察状态、监控状态8943; 8943;学生学习状态到底包括哪些因素,学生学习状态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最佳学习状态,如何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辅导和调节,这正是我们所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状态的涵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学生身心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分为学习生理状态和学习心理状态。学习的生理状态包括学习时学习者生理的激活水平,如学习者的觉醒状态、学习者的意识状态、学习者的兴奋状态。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方面。他认为,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的完整结构,即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表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当前一段时间的特征,如分心、疲劳、激情、镇定、紧、松弛、克制、欲望和动机等等。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者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认识状态,特别是思维状态、动机状态和意识状态等。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所伴随的不同心理状态来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划分为心理准备状态,心理相容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
从学习状态的水平来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分为最佳的学习状态、适宜的学习状态、不适宜的学习状态;
从学习状态的性质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分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和消极的学习状态;
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形式来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分为主动的、自组织的学习状态和被动的、他导式的学习状态;
按照学习者学习时的觉醒水平划分,可以把学习状态分为有意识学习状态和无意识学习状态以及模糊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习者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整合,学习者学习时的生理状态经常以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动机状态等心理状态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学习者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处于不同的学习状态,其脑电变化呈现不同的节律,α波 是学习者处于清醒、闭目时的脑电波,α波状态被称为“放松性警觉状态” ,是有助于学生进行长时记忆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准备状态;
β波是学习者被唤醒时的脑电波,与人的觉醒状态 直觉、思维、学习相联系,是人进行逻辑思维、注意高度集中时的状态。如果学生学习时出现θ波状态时,则意味着学习者已进入学习的抑制状态,学生已经进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的状态。心理学研究发现, 在不同的心理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反应,如在高度注意的状态下,学习者大脑中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 许多与活动无关的外部行为反应被停止;
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学习者肌肉的紧度,血压、心律、呼吸以及腺体活动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既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测量的,又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二、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 通过对目前我国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无意识或模糊状态、被动状态、消极状态、不适宜状的人数远远大于处于意识状态、主动状态、积极状态、适宜状态的学生的人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动机状态、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意识状态发展不平衡,要么学习准备状态、心理相容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不完整。虽然许多教育者和学习者已经意识到学习状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却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研究和控制,使学生学习状态的调节处于被动之中。学生经常十分无奈地叹息 “不想学、不爱学、学不进去” , “学习时常常身在营心在汉” , “上课非常想认真听课,可是听着听者就‘跑’ 了, 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 , “考试时总希望以最佳状态考试,可是却调整不到最佳状态” 8943; 8943;学生学习的状态既有活动主体的在心理体验, 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不同的行为活动,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既反映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身心特点和状况,又体现着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还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调整,是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学习状态有以下特征 第一,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时间上的短暂性,某种学习状态出现以后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即具有相对稳定性。学习状态一经出现并不会立即消失,总要保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如探究问题时的激动状态,在探究过程中可以稳定地持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探究结束后就可以消失,代之以放松的状态。

第二, 情境性和变化性。某种学习状态是和特定情境中的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就可能产生,脱离这种学习情境,学习者的这种学习状态就可能消失, 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在不同的情境下、在不同的时间是可以变化的。如学生在重要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考试焦虑状态,考试一结束,这种状态就可能消失。

第三,指向性和具体性。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因具体的对象而产生,学习活动也总是朝向特定事物的方向进行,学习状态的容取决于客观事物对学习者身心的影响程度。如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状态处于“知学、乐学、好学” 三种相伴而行的学习情绪状态,学生就会被不同的具体的学习对象带到不同的学习境界,体现出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状态。

第四, 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学习状态由共同的容组织,从形成到发展都会遵循从无意识状态到有意识状态、从消极被动状态到积极主动状态,但是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却表现出强烈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习者构成了完整、协调、自主调节的优化学习状态,而有的学习者却不然。

第五,可控性和效能性。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可以控制的, 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和运动心理训练中,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并且认为训练状态和比赛状态是可以调节的。如,美国运动心理学家B.J.克瑞蒂在他的现代运动中的心理学一书中写指出 “临床心理学家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即有关的情绪状态。各种交替的心理状态, 以及这些状态何以有助于或有害于良好的操作表现,反过来,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何以引导出这些经常的而又不寻常的‘头脑历程’ , 这些都是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为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状态一样对学习效果有巨大作用。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就能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通过对成绩处于好、中、差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状态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状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状态的稳定性,他们注意集中时间长,情绪稳定, 良好学习状态维持时间长;
二是学习状态的调控性, 成绩好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快,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三是学习状态的协同性,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强,他们在知识的获得、保持、转化和应用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心理相容、心理互动、心理监控、心理反思的计划和策略, 他们学习状态中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动机状态实现了相对平衡发展,并实现了动机状态对其他状态的维持、唤醒和强化功能,体现了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的协同性;
四是学习状态的意识性, 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他们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现状,并拥有针对自己的有效的调节方法。而这一切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所不具备的。

我们认为, 良好的学习状态应具备稳定性、调控性、协同性和意识性。

三、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策略 学生国学习状态既受到学生主体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的疲劳状况,学生的生理唤醒水平,学生的兴趣、态度,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的过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受到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时外界刺激的新异性、强度和学习条件的适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中,通常采用预防与发展策略和矫治与补偿策略。预防与发展策略重在指导学习者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减少学生出现缺乏学习状态和出现不良学习状态的几率;
矫治与补偿策略则重在帮助已经发生学习状态问题的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和学生学习状态发展的现状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在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整时,应以预防与发展策略为主,通过指导,学生即可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1.环境优化策略 人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状态具有情境性,外部学习情境对学习状态有重要影响。当人们听到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博会逐渐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戈登教授研究发现,让学生听完莫扎特的音乐后,学生的推理能力有很大提高,之后的研究又发现,音乐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言语记忆能力。音乐之所以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适宜的学习状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如果在一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就会处于心理安全状态,从而获得很多的知识。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紧、焦虑、困惑、抑郁的学习状态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而,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时为其提供背景音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助于适宜学习状态产生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

2.认知调节策略 认知调节策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状态构成、特点、优化方法和途径产生清晰的认知。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由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动机状态和意志状态所构成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和学习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学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学习状态的构成因素,还是影响学习状态的因素,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通过加强注意而实现的,一定的动机会引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