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二00八年“震动”人的十句话

  一、“纵做鬼,也幸福!”   ――2008年6月6日,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在《齐鲁晚报》上发表词《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该词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说是有了这么多的关爱,做鬼也幸福。自古都是好死不如赖活,此语一出,语惊四座。
  二、“我们政府对食品的监管力度,绝对是全世界第一!”
  ――2008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如是说。民间的说法则是:我们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监管力度世界第一”,食品监管部门自己也不敢用这样的词呀!
  三、“不用去现场调查就知道那里的情况,因为我是专家。”
  ――2008年7月6日,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采访中,中科院水利部研究员张信宝如此说。他同时指责汶川人想异地重建是“逃跑行为”,因为“汶川安全得很”。听完他的话,就不难理解江湖上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腌�人:“你才是专家,你们全家都是专家!”
  四、“打开美国媒体完全找不到对1968年美国黑人暴动的辱骂;打开英国媒体也找不到对英国大革命的辱骂;打开法国媒体同样找不到对法国大革命和五月风暴的辱骂;唯独中国媒体30年来片刻不停地充斥着对文革的辱骂。”
  ――2008年12月,北大教授孔庆东感慨说。一个曾经的“北大醉侠”,今天却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寒心。
  五、“什么,两三天就能吃到一顿米饭?”
  ――2008年4月10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在凉山采访童工马海布的母亲时表示:“你儿子在那边很可怜,两三天才能吃到一顿米饭。”但这位刚刚还在为儿子失踪而痛哭的母亲,闻听此言竟一脸惊喜地如此表示。苍天若有泪,亦为此刻流!
  六、“同志,你要知道,倒塌的可不仅仅是学校,北川县民政局整栋大楼都倒了啊!”
  ――2008年5月四川地震过后,记者提问为何倒塌的大部分是学校,民政部救灾司的一位官员如此痛心地回答。好像民政局的大楼天生就该比学校的大楼结实似的。不过,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在许多地方,官衙总是比学校建得要好。
  七、“可以考虑让市民每个月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
  ――2008年11月,针对人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科院院士蒋有绪有此大胆议论。人活在世上就要呼吸,就要排放二氧化碳,于是有人就将此归结为“呼吸税”;蒋院士的意思是,人所消费的工业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也应算在人的账上。即使照后面的意思理解,这议论也是够大胆的,因为这应该是生产厂家的事。何况,不少商品中实际上是包含着消费税的,消费者该负担的已负担了。
  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2008年11月24日,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这样说。国际油价大涨时,他的看法是:“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武侠小说里讲,武功是分层次的,练到最高层时,才是武功的最厉害处。那么,什么是抢劫功夫中的“最高层”呢?――照着韩所长所说的去做就是了。
  九、“对待刁民政府要硬气,不要被刁民挟持。”
  ――2008年6月,龙永图在广州出席公园化战略研讨会谈到“最牛钉子户”时,如是说。未把民变“刁”的原因和责任搞清就作这种铿锵之词,是不是急了点?
  十、“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
  ――2008年2月18日,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这样说。原来我们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曾局长能否解释一下:宁愿在病中死掉,也不愿改变“价值观”的人为何都是贫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