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和“坐江山”的利益追求】

  “打江山”者的追求和“坐江山”者的追求通常是有很大差别的。   当年孙中山开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去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既体现了当时黄埔军校学员们的志向,也是清末以来中国的先知先觉和仁人志士志向的共同写照。他们投身和参与革命,追求的并非个人的升官发财,乃是国家的解放和富强、人民的幸福。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其个人来说,当时的生活比普通民众要优裕多了。那些进入黄埔军校的人,家境一般都并不贫寒,不是为生活所迫才投身革命。像在欧洲留学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人,如果家境贫苦,也不可能到欧洲留学。他们是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和富强,才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者来”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了风险的路,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事实上也有许多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生命。如果只是追求个人利益,他们绝不会走这一条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固然是被秦朝的暴政“逼上梁山”的,但同时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陈胜在其未“发迹”时与他的穷朋友相约:“苟富贵,毋相忘”。而周恩来他们,当初绝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
  这就是信仰。为了这个信仰――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可以说为了这个大利益,他们甘愿把个人的小利益置之度外,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方志敏等许许多多革命烈士明知被杀头也绝不放弃革命信仰,坚持“只要主义真”的原因。
  一次革命、一个事业的成功,必有一批追求信仰的人投身其中并作为旗手冲锋陷阵,前仆后继。但是,当一次革命、一个事业取得成功以后,即从所谓“打江山”到“坐江山”的时候,投身者的追求有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打江山”时,投身者大多数是为信仰;而到了“坐江山”时,投身者恐怕有的就是为个人利益了。因为这时候投身革命或事业,已经无性命之虞,只会取得利益了。就说现在的官场,为当官、为高升,要、争、跑、买、卖的人,有几个是为了信仰呢?
  苏共政权在其初生时内敌叛乱、外敌围攻,险象环生,但不仅没垮,反而更加壮大。这是因为那时为这个政权奋斗的多是追求信仰者,他们不谋自己的私利,因而也少有腐败。可是上世纪末,却崩塌于一夕之间。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时苏联的党政官员,从上到下,已经没有几个是追求信仰的了,而是追求利益的了。一些本来追求信仰的人也渐渐放弃了信仰,或者不再相信那信仰,改而十分在意和经营自己的利益。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让人民的利益服从和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建立和形成了一个特权、特利阶层,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嘴里却高唱着为人民谋利益的谎言。这样的政权,最后被人民唾弃和抛弃不足为怪。
  有论者说,这是苏共政权缺乏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所致,从而使权力成了绝对的权力。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却忽略了这种缺乏制约、监督机制的状况,并非人家的疏忽,而是精心的故意。人家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权力机制――对人家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使人家可以无法无天的机制。所以任何可能对人家权力构成制约和监督的力量,都被人家制约和监督住了,根本不能对人家形成制约和监督。这其实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对权力没有限制、制约和监督的制度,是对任何可能对人家权力构成制约和监督的力量进行反限制、反制约和反监督的制度!
  如果说,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制度是“正”制度,那么,这种反限制、反制约和反监督的制度则是一种“反”制度。苏共的权力机制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正”制度,只有“反”制度。当年国民党政权也走了这样的路。“打江山”的国民党,“升官发财请去他处”,但到了“坐江山”的时候,升官发财者就“争入斯门”了,原来一些不求升官发财的人此时也大捞特捞,整个官场黑暗、腐败得一塌糊涂。这也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垮台。在一定意义上,它不是被共产党打翻的,而是被自己的腐败撂倒的。
  现在是共产党在大陆“坐江山”了。试看当今的官员,追求信仰的人不少,但如果面对事实,不得不承认,没有信仰的人也不属于个别。那么,应该怎样来看待此事呢?
  我对此的看法倒有些“豁达”:时移世易,在一个政权相对稳固的社会,大多数的人,谋求自己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份好收入,过上好一些的生活,没什么错,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稳定的体现。所以对千军万马报考公务员,我表示某种程度上的理解。毕竟,要求每一个官员都有崇高的信仰,也不可能做得到(实际上对此很难鉴定,因为嘴巴上的信仰无人不坚定)。有鉴于此,我看倒不如把调子定得平实一些,措施制定得务实一些。教育官员坚持信仰当然重要,但如果其作用难以风光再现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一点别的办法呢?
  一个和平时期的政权,所要做的和最要紧的,我觉得是把官员的利益限制、制约在一种完善的制度和法律里,多用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方法来对待和解决那些没有信仰或信仰不坚定的人的问题,让他们只能在这制度和法律的范围内取得自己的利益,而非只靠重复高调的、效果不大的思想灌输,不然只会使他们的嘴皮子练得更好使;同时,这个规矩要由大多数人而非官员自己来制定,千万不可像苏联那样,精于弄些“反”制度。不管你是不是真心把“为人民服务”当做信条,但你的行为只要不坏“规矩”的底线,基本上能够职司其责,也宽容你;若要是坏了“规矩”,不客气,就收拾你!
  正视“坐江山”后的官员们的思想现状,客观地、务实地采取一些措施,将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也更会受老百姓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