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 “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 “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5/ 5